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人对富人是嫉恶如仇啊,这个就是仇富心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钟仇富心理呢,为何而起?为何我们可以尊敬国外的比尔盖茨,而对国内的那些富豪、成功人士戳之以鼻,现在,小编采访了心理学家,求解仇富的心理。 记者:能否谈谈仇富心理是怎么产生的? 陈禹安:社会心理学里有一个社会比较理论。当人们缺乏一个明确的客观标准来对自己的地位、财富等进行衡量时,就会以身边的其他人为标准来参照对比。这样的比较可以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向下的社会比较会让我们感觉良好,但向上的社会比较却会让我们产生挫折感。 这种挫折感被称之为“相对剥夺效应”。比如,某人拥有一辆奥迪轿车,也算是经济上的成功人士了。但如果他的邻居拥有一辆保时捷,就会让他自愧不如,从而剥夺了他先前的成就感,尽管他的绝对财富并未有一丝一毫的损失。 仇富心理实际上就是向上社会比较的结果。中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成果斐然。大多数人的经济状况与自身相比,有了长足的提升。这本来是值得高兴的好 事。但是,当他们以少数一部分占据了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富豪阶层为比较基准时,“相对剥夺效应”就发生作用了,他们会觉得自己简直太“穷”了。当他们进一步 得知,这些富人的财富可能来自“原罪”,并非靠单纯的个人奋斗所得,就会加剧他们的不公平感。如果社会暂时还不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社会阶层上升通道(制度 化的保障),使他们有机会改变自己在社会阶层坐标系中的位置,那么,相对剥夺带来的挫折感就无从排泄,也无从改变,积酿日久,就变成了仇富心理。 记者:但是感觉上好像中国人的仇富心理更严重些,这又是为什么? 陈禹安:我想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国的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奉行集体主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际关系更为紧密,相互间的交往依赖更强,在相当大的范围里遵循统一的 规则,从而为社会比较提供了肥厚的土壤。而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不患寡、患不均”的文化一直深入人心。像美国、澳大利亚这样奉行个体主义的社会,大家各行其 是,各有标准,从而相对不容易发生社会比较。所以,文化差异是中国人显得特别仇富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发展之前,大家都很穷, 所以不会有这个问题,而国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对于贫富差距相对来说稀释了很多,而中国人对于短期内接受并且消化贫富差距问题,还是有点困难的,加上社会很多不公平的竞争,会带来很大的挫败感。还有很多在网络上面炫富的人,更加加深了中国人对富人的仇视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