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穿梭的人群中,如果有个陌生人朝你微笑,你会有什么反应?是漠然相视,还是回报以微笑?上海市杨浦区200多名中小学生近日走上街头,进行了一场颇有创意的“采集微笑”活动。
按计划,20多个活动小组每组至少采集100个微笑,但很多小组都未能完成任务。一位参加活动的小学生感叹说:“我真不明白,大人们微笑一下为什么这么难?” 采集微笑 纯真的孩子遭遇尴尬 根据活动计划,孩子们携带数码相机上街,主动向陌生人微笑打招呼,一旦路人以微笑回应,他们便拍下这个微笑的瞬间。 “叔叔,能不能和我们微笑合影?”在人民广场喧闹的街头,孩子们主动迎上去,微笑的表情让路过的薛先生愣了一下,但当他明白这次活动后,还是很配合地与孩子们合影,并一改先前的严肃表情,露出了几分笑容。“平日里,冲着你微笑的陌生人,总觉得他有什么企图,一般我都不愿意与陌生人多说话,但面对纯真的孩子,觉得还是应该配合一下。”薛先生说。 一位姓唐的建筑工人,面对孩子们的“微笑”请求时,毫不犹豫地咧开嘴开心地笑了,并主动搭着孩子的肩膀合影,他说:“平时走在大街上,没有人愿意理我们。这个活动挺有意思,能让小孩子知道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不过,在川流不息、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大多数被访者对孩子的“微笑”请求不屑一顾。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的苏琰所在的小组在两个小时里送出了120多次笑脸,可愿意留下微笑的人不足70人。六一小学四年级女生刘逸轩和华逸诚半个小时里只拍下了两名路人的微笑,刘逸轩很失望地说:“大人们有的跟我们摇摇手,但基本上都没有人对我们微笑。”
天鹰小学的学生在日记里总结道:“不是所有的路人都能够配合我们的活动,在我们的微笑和镜头前,老年人和青年人是最愿意微笑的,还有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学生都显得特别配合。其中,中年人较难打交道,有一些阿姨在我们的微笑下才渐渐同意,另一些则找借口,说自己有急事。而在中年人中,那些叔叔们的态度最差,不耐烦地挥挥手,连话也不说一句,示意我们走开。” 微笑匮乏 现代生活压力下的“城市表情” 微笑匮乏,似乎成为上海街头一种典型的“城市表情”。除了服务行业、推销人员的职业微笑,走在繁华的闹市街头、站在高楼大厦的电梯间、挤在地铁、公交车里,人们肩并肩、面对面,却大都面无表情、漠然相向,很少有陌生人之间的相视一笑――那种不为职业、不为结识,只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我们有缘相遇、彼此表示友好的微微一笑。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设防不仅对陌生人,在同事、朋友间也无处不在。虽然看起来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让人际交往变得更便捷,但心理上的熟人圈子在慢慢变小。人们之间相互太多猜疑,为了安全,只好采取最简单的策略,那就是拒绝交往,不说话,不微笑。” 顾骏教授认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目前已经成了许多人社交的准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理,已经沉淀为人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赋予人一种本能的警觉。因此,面对陌生人的微笑,人们首先不会想到是友好的信号,而是琢磨:无缘无故地朝我笑,是不是有什么企图? 在这种普遍设防的社交心理下,如果我们有人“往冷漠的池塘里投入一枚微笑,或许就能收获整个水面咧开嘴的涟漪”。但遗憾的是,由于社会氛围似乎给一些人群设下了“潜规则”,“微笑”就好像成了不和谐的行为。 为了在城市中播撒“微笑”的种子,在孩子们的礼仪教育中增加“微笑”,上海市杨浦区少工委组织了这次别开生面的上街“采集微笑”活动。“问候是可以转达的,微笑是可以传递的。”活动组织者马燕婷老师说:“微笑不仅是问候、是祝福、还可以在人群中传递文明。我们将把这次活动中拍下的微笑照片贴在学校的橱窗里,鼓励大家把微笑的习惯带进校园。”
社会学专家还指出,我们还应该在倡导道德、诚信、和谐的同时,倡导友好和幽默。目前,上海街头、地铁、电视里,充斥着太多满是商业味的符号,我们的生活中还缺少一种能让人会心一笑的符号。在社会的生态链中,一个微笑也许能唤起一片善意,如果每个人都展露笑容,和谐友爱也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表情。 真诚微笑 有利于身体健康 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不仅能给人愉悦,同时也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人类大脑有一个“发笑中枢”,位于丘脑的后部。“发笑中枢”同大脑皮质有密切联系,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输入大脑皮质,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某些愉快的兴奋冲动就传给“发笑中枢”。笑与哭一样,都属于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只有真实、自然,才能对人体产生有益的作用。 医学专家曾经把笑的作用归纳为十大好处:增强肺的呼吸功能、清洁呼吸道、抒发健康的情感、消除神经紧张、使肌肉放松、有助于散发多余精力、驱散愁闷、减轻社会束缚感、有助于克服羞怯情绪、能乐观对待现实。 专家认为,笑是可以训练的,多听相声、多看小品、喜剧,每天对着镜子做出各种逗人发笑的表情,常与亲朋好友相聚,多与爱笑的人在一起,经常回忆美好往事等,都能使人笑口常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