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凯迪 欧洲怕俄罗斯吗?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人始终对俄罗斯有着深深的忌惮,并不敢因为美国的支持而对北极熊掉以轻心。 俄罗斯不仅在军事上对西欧保持强大压力,更直接的威胁莫过于那根楔入西欧背后的芒刺——加里宁格勒。 ▲加里宁格勒所处地理位置 在今天的欧洲地图上,我们发现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有一个十分起眼的飞地,这块飞地就是加里宁格勒,它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军事基地与港口,大名鼎鼎的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就位于此。 加里宁格勒恰好横亘于立陶宛与波兰之间,向西与丹麦海峡遥遥相望,是控扼丹麦、挪威与德国交界地区的重要海上通道,对整个西欧地区虎视眈眈。 俄罗斯在这里的军事存在始终是美国主导的北约军事同盟的眼中钉,肉中刺。 ▲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那么,什么样的历史机缘使得俄罗斯可以控制这样一块远离俄国本土的战略飞地呢? 条顿骑士团的堡垒 12-13世纪德意志条顿骑士团从波德平原一路向东,在不断征服斯拉夫人土地的同时招引来自德意志的大批移民,继而在身后留下了一条逶迤的军事殖民地带。 1255年,条顿骑士团征服了北欧普鲁士人的居住地,并将这一地区命名为柯尼斯堡,以纪念那位将“祸水东引”的波西米亚国王(意为“国王之堡”)。此后的柯尼斯堡成为了条顿骑士团与德国移民的乐土,也毫无疑问成为骑士团扩张的前进基地,以该地区为核心的区域在后世被称为东普鲁士。 1454年,条顿骑士团在与波兰的战争中失败,丧失了西普鲁士地区,由此暂时断绝了与德国本土的关系,却使得今天的加里宁格勒(东普鲁士)成为了条顿骑士团的首都。 德意志这次长达数百年的开疆拓土使代表天主教的西欧势力成功前进到控扼东欧命脉的波罗的海东岸地区,使得德国人在当地拥有了开拓东欧的战略投射平台,这一优势延续到了500年之后的二战时期。 ▲条顿骑士团时代的普鲁士(红色实线地区) 普鲁士的故乡 进入近代之后,在马丁路德的指导下,条顿骑士团的第三十七任团长阿尔布雷希特于1525年正式进行改革,将条顿骑士团由教皇名义上统领的骑士团领土转化为真正的世袭王国。 而柯尼斯堡则继续作为普鲁士的首都而存在,并且成为了普鲁士最大的城市与港口。同时,作为汉萨同盟(波罗的海区域商业城市联盟)的重要枢纽,柯尼斯堡在15-16世纪已经成为了普鲁士发展的政治与经济命脉。 曾经称霸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在宗教战争的硝烟中分崩离析,而作为德意志“远方游子”的普鲁士却依靠相对集权的王国统治体系(骑士团演变而成的军事直接统治),以及波罗的海经济贸易跃然成为德意志境内最具活力的邦国。 ▲马丁路德与普鲁士王室的讨论 17世纪初,占据德国东部的勃兰登堡选帝候与普鲁士王室进行了强强联合,曾经与德国本土隔绝的普鲁士又重新以勃兰登堡-普鲁士联合公国的身份跻身德国大家庭。在这之后,虽然普鲁士公国的中心已经迁往柏林一带,而柯尼斯堡一直是普鲁士东部的核心城市。 普鲁士与勃兰登堡的联合标志着普鲁士对德意志的正式回归,从这一时期开始,拥有选帝侯地位与地缘优势的普鲁士公国已经注定要担负起统一德国的重任。 柯尼斯堡地区(东普鲁士)作为普鲁士公国的发祥地,一直是普鲁士人的战略后方,普鲁士的最高统治集团也一直将这一地区视为东山再起与重整旗鼓的战略根据地。 17世纪三十年战争时期与19世纪拿破仑战争时期,普鲁士王族正是在大片领土丧失殆尽之际,于这一地域重新积蓄力量,相继摆脱了波兰与瑞典以及法国的的控制,建立起鼎盛的普鲁士王国,并最终在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德意志第二帝国 坚定的德国之刃 在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的东普鲁士(以柯尼斯堡为核心的地区)依然是德国在东方钳制沙俄的一把利刃。在战争爆发的当年,德国人就在东普鲁士的坦能布下口袋阵,一次性将俄国人精锐的第二集团军全数歼灭,极大震慑了当时的俄国军方上层。在此之后,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整个一战中俄罗斯军队再也没有踏上过德国领土半步。 ▲坦能堡战役 1918年,贡比涅森林中的一纸合约宣告了一战的落幕,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继15世纪十三年战争后再次丧失了西普鲁士。这一区域成为了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的波兰走廊与但泽自由市,格尼斯堡所在的东普鲁士地区与本土被波兰的领土隔开。 一心想削弱德国的协约国希望在“民族自决”的幌子下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将东普鲁士从德国版图上抹去。然而,在1920年的全民公投中,东普鲁士96.7%的公民仍然选择留在德国,由此可见该地区居民对于德国国民的认同异常坚定。正因如此,东普鲁士仍然以德国领土的形式存在。这一地区也仍然是德国人向东发展的重要基地。 ▲一战后的德意志 二战时期,德国之所以能够以闪电战快速灭亡波兰,正是得益于东普鲁士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当波兰军队奋力阻击来自西方的德军时,来自东方东普鲁士地区的德军早已将他们包了饺子。面对这种首尾不能兼顾的战略局面,再加上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波兰的快速覆亡实在是命中注定。 ▲闪击波兰战役地图 北极熊的野心 正是由于柯尼斯堡长期作为德国人压制东欧的军事桥头堡,深感军事地缘压力的俄罗斯人始终对之如鲠在喉。因此,“北极熊”对这一地区的觊觎之心早已有之。 在1758年开始的七年战争中,赫赫有名的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曾经一度占领柯尼斯堡,宣布该地纳入俄罗斯的领土,但仅仅四年之后就因为当地居民的反抗而作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同样将东普鲁士作为进攻的首选地点,吞并该地区的野心昭然若揭了。 二战后期,东普鲁士被苏联**占领,当时的苏联人已经认识到这一地区为德国掌控,将会极大地威胁到苏联在中北欧的战略地位,使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受到来自西方的地缘渗透。 因此,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强烈要求将东普鲁士北部柯尼斯堡一带划归苏联所有(南部成为波兰领地)。当时英美各国为了换取苏联的对日作战,接受了这一要求。 ▲波茨坦会议 实际上,苏联方面早在反击战争中便大量炸毁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当地的德国民众在1944年10月苏军攻击之前,尤其是当苏联人在内梅尔斯多夫和贡宾嫩进行屠杀的消息传来时就已经开始逃散。 在1945年1月的长期围困之中,又有大批居民因为饥饿而不得已逃离当地。在四月份柯尼斯堡德军司令奥托·拉施率残余部队投降之时,当地居民已经在苏军的攻击中死亡42000余人。 二战之后的短短数年中,苏联将当地投降德国军*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古拉格(劳改营),又通过饥饿、刑讯、遣返等方式将当地剩下的德国居民彻底清除干净。 ▲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德国战俘 1946年7月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委员会主席、布尔什维克早期成员之一的米哈伊尔·加里宁逝世,柯尼斯堡因此更名为加里宁格勒。到50年代,当地的德国人已完全被俄罗斯人取代,德语也被俄语所代替。1950年,加里宁格勒成为了波罗的海舰队的总部,也成为苏联西方战略的支点,这一地区在苏联解体之后被俄罗斯所继承。 ▲波罗斯海舰队在加里宁格勒演习 加里宁格勒曾经是德国人光荣的发源地,为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德国占有它时,它就成为德国控扼东欧的重要跳板。 苏联正是看到了加里宁格勒的特殊地位,才在二战结束后不惜一切代价占领这一地区,在与美英的地缘博弈中取得战略支点,卡住西欧势力进入东欧的孔道。 加里宁格勒飞地的产生同样是大国博弈的产物。 ▲俄罗斯最“西欧范儿”的城市-加里宁格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