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一个孩子需要花费很多心血,对一些家长来说,真的是自己一口一口把孩子喂大的,而另外一些家长相对会轻松很多,因为他们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自主进食,孩子从小就能自己好好吃东西。 良好的进食习惯,不但可以让父母更轻松,还可以让孩子得到均衡合理的营养,相反,喂食以及强迫进食,不但大人更累,还可能导致孩子肥胖及其他相关营养问题。那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进食呢? 和大人不一样的是,孩子的精神、体格或活动能力在不停发育变化,在各个阶段有各自的生理特点,所以培养孩子自主进食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越早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发育规律来进行。 出生头六个月里,孩子四肢的运动能力尚无法支持他们自主进食,因此只能依靠大人将乳头或奶嘴送到嘴边,然后依靠原始的觅食反射、吸吮吞咽反射去完成进食。这个年龄段也只需母乳或配方奶,饿了他们会哭闹,饱了会吐出乳头或奶嘴,大人可以通过观察这些信号实现按需喂养。 6个月以后,单纯的母乳或配方奶已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了,家长要开始给幼儿添加辅食。同时,随着月龄的增加,孩子也慢慢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渐渐的他们能双手捧着奶瓶自己喝奶,能抓着手指食物往嘴里送了,或者握住勺子自己进食。通常,在8-9月龄之后,孩子已经有足够的自主进食能力,并且大部分会有自主进食的意愿,这正是家长鼓励并培养孩子自主进食的良好时机。 鼓励自主进食时,家长首先需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食物,对于8-9月龄的孩子,手指食物是帮助学习自主进食的理想选择。我们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发育特点,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工具,比如当他能自己捧住杯子时,就可以让他试着自己喝水喝奶,当他能自己握住勺子时,就可以给他提供勺子和容易勺住的食物进行尝试。 同时,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魔,不要有太强的控制欲望,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有各自的生理特点,不要指望孩子总是如大人的期望和想象那样做好每一步。孩子刚开始自己吃东西时,可能会出各种状况,比如把食物弄得满桌子都是,把水或者奶倒翻,吃得食物满脸满地都是,衣服脏了,碗勺掉了,桌子乱了,地上脏了..... 但你要知道,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能做好这些事情,都需要有个过程,你自己动手帮他喂食,可以做得更快更好,但你完全代劳了,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了。孩子刚开始做得不好时,父母可以示范、引导,只要不危害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就不必太在意。 在饮食习惯上,孩子也有自身的特点,比如食量没有大人那么大,喜欢只吃某种自己喜欢的食物,不愿意尝试新食物,注意力不集中,比较好动等,父母应该按照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 要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餐具,比如不容易打碎的,这样即便被他们扔在地上也不用担心。有的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多吃多喝,给孩子用大的碗盘装很多,但孩子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过量饮食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健康风险,一次少盛一点,不够再添,可以减少浪费,还可以避免大碗的食物给孩子造成的进食压力。 也不要为了不浪费粮食,在孩子已经吃饱的情况下非要他去把碗盘里的饭菜吃光,现在不是物质短缺的年代,为了节约一点粮食强迫孩子吃光,过量进食引发的健康代价不是这点粮食能换回来的。 在发育阶段,孩子不愿意尝试新食物也是很常见的,不能给一次孩子不吃,就判定孩子不吃这种食物,而是应该多尝试几次。可以改变上菜的顺序,在孩子比较饿的时候先将想让他吃但他不想尝试的食物端出来,将他已经接受并偏好的食物最后端上来,这样可以促使他去尝试新食物。 有的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孩子在家不肯吃饭,但去餐馆却吃得很好,有时候在家不吃青菜,到外面却很乐意吃,这种情况,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到底是孩子真的挑食,还是自己做的食物品种和花样是不是足够丰富,不要自己把饭菜做得单一难吃,还怪孩子不吃而强迫他吃。 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让他们参与食物的制作,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拣菜,洗菜之类,他们未必能帮上什么忙,但自己参与了容易有成就感,也可能更有兴趣去吃自己参与加工的食物。 在幼儿阶段,孩子生性好奇,喜欢活动,可以让孩子坐在高脚椅上进餐,进食时候不给玩具、看手机或电视,父母的习惯也很容易影响孩子饮食习惯,大人应该做好表率,不挑食,不偏食,坐在餐桌前吃饭,不在吃饭时玩手机,谈笑。 自主进食习惯的养成,短期内可能需要花费大人一些心力,但习惯一旦养成,大人会轻松很多,孩子也会终生受益。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挑食偏食,喂养困难的孩子都是大人的问题,也有少部分孩子确实是因为存在精神心理、胃肠道问题,如果孩子生长发育曲线异常,该问医生还是要去问医生。 同时家庭成员也要共同学习育儿常识,否则不同成员对孩子的应对方式不一致,可能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让一个人的努力前功尽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