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蔬菜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科学实验,也推荐人们每天吃几百克蔬菜。与蔬菜吃得很少的人相比,吃蔬菜比较多的人癌症、心血管、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要低。但蔬菜的清洗烹饪吃法也很关键,处理不当,即使吃了大量蔬菜,也不一定能达到好的养生效果。以下介绍七种吃蔬菜的误区,供读者参考。
误区一:有虫眼的菜没农药 不知从何时起,“蔬菜上有虫眼说明没有被农药污染,这种蔬菜更安全”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专家表示,有没有虫眼,不能作为判断蔬菜是否安全的标准。虫眼只能说明蔬菜遭过虫害,但并不等于没打过农药。
有虫眼的菜很可能是虫害没有做好早期防治,而后期为了对付长大的害虫,用药剂量会更大,或使用高浓度、见效快的农药把害虫杀死。这种蔬菜农药残留可能会更多。 洗涤蔬菜时,如果增加一些面粉摩擦蔬菜表面,再用清水冲干净,不但有效去除农残,还能保留蔬菜中的营养素。如果不放心现在也有蔬菜检测神器,可以检测出蔬菜中的常见有害物质。
误区二:绿叶蔬菜最营养
吃蔬果有益健康,但很少人能每天有吃到7份蔬果。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一份研究显示,一天吃7份蔬果,会更健康长寿。营养师建议,应选择不同颜色和种类的蔬果,才能吃到每一种营养成份。
可以以绿叶蔬菜为主,再搭配多种深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萝卜、番茄等,这样营养元素才丰富,保健效果更好。此外,不要忽视“白色蔬菜”,如洋葱、大白菜、白萝卜等,也有很好的抗癌功效。 误区三:生吃蔬菜更营养 研究表明,在吃蔬菜问题上,关键不在于吃多少,而在于怎样吃,因为它关系到有多少植物化学物质、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能够被人的身体吸收。
研究人员对198名恪守生吃蔬菜原则的德国人进行跟踪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体内的维生素A水平与常人一样,β胡萝卜素的水平则相对较高。但他们都比较缺乏番茄红素,近80%的人血液中的番茄红素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生吃蔬菜利于摄入更多维生素C、叶酸等怕热的营养,但蔬菜中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K、钾、镁、膳食纤维、番茄红素等遇热比较稳定的营养。如果生吃富含这类营养素的蔬菜,反而妨碍营养的充分吸收。番茄加工制品中的番茄红素含量要高于新鲜番茄。多吃炒熟的绿叶菜,才能让维生素K发挥健康作用。 此外,生吃蔬菜对肠胃刺激较大,肠胃不好的人可能腹泻腹胀。有一些蔬菜中含有天然的毒素或者抗营养成分,经过烹饪可以大大降低,最典型的例子是各种豆类。 误区四:喝蔬菜汁比吃菜容易吸收营养
蔬菜榨汁也是一种“不加热”的烹饪方式。在榨汁过程中,水溶性的营养成分多数留在汁里,而不溶性膳食纤维会留在渣中而流失,不利于清理肠道,大大降低蔬菜的营养价值。美国农业部食品成分数据库信息显示,100克胡萝卜汁的纤维含量是0.8克,而100克胡萝卜则是2.8克。
蔬菜中一些植物化学成分,包括很多抗氧化剂,在榨汁过程中被充分释放出来,会被氧气所氧化。维生素C也会因氧化而流失。 有的蔬菜汁是“打”出来的,这种蔬菜汁应该叫“蔬菜浆”或“蔬菜泥”,虽然保留了残渣,避免纤维素和矿物质的损失,但氧化损失的问题依然存在。 误区五:菜在清水中泡的时间长才干净
一些主妇为了清除蔬菜中夹杂的泥土,喜欢在清水里长时间浸泡蔬菜。这样做,不仅让营养流失,还会使浸出的农药残留再次渗进蔬菜。
最好的洗菜方法是用流动的水反覆冲洗蔬菜3、4次,浸泡时间15到20分钟,这样既可以使蔬菜洗得干净,也不会流失营养。 误区六:蔬菜先切再洗 切开的蔬菜在清洗时,与水的接触面大大增加,使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份矿物质大量流失。另外,维生素C还可通过切口与空气的接触而被氧化破坏,切得越碎,放置时间越长,其破坏程度越大。同时蔬菜切碎后,还会增大被蔬菜表面细菌污染的机会,留下健康隐患。
先洗后切是正确的顺序,仔细洗菜并尽量将水控干后再切更好。此外,切好的菜最好马上烹调,放置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否则某些营养元素也会因氧化而流失。 误区七:炒菜多放油才香 很多人在炒蔬菜时,喜欢多放油,烹调时间长,觉得口感好。但这样会使蔬菜营养价值打折扣。
蔬菜一般吸油性强,如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荤菜区别就不大了,而且菜的表面被油脂包围,不仅影响人们品尝食物味道,也不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吃太多油也不利于保持身材。正确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一勺。 此外,叶酸是每个人身体必需维生素,是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的主要元素,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中。由于叶酸有水溶性特点,蔬菜水煮时间太长会令其大量流失,而少油快炒反而能留住更多的叶酸。 更多关于“吃”的常识问题可以访问(漂亮女人街www.roadlad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