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最舒服的莫过于洗个热水澡。只可惜,每每冬日,总有人洗出皮肤病,洗出四肢乏力,洗出脑中风。 可见,冬日洗澡,马虎不得。尤其是心肺功能较差、血压调节能力较低的人,洗澡时要格外小心了。 1 水温不宜过高 40摄氏度左右最好 水温过高,会过多带走皮肤表面的油脂,使得本来在冬季就容易干燥的皮肤更加干燥,甚至刺痒、皲裂。 洗热水澡时,皮肤表面血管扩张,血液涌至皮肤,脑部及内脏的血液供应会相对减少。洗澡的水温过高,脑部、内脏就可能缺血,从而导致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严重的还会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 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不能洗“高温澡”。 2 次数不宜过勤 北方每周一两次 洗澡太频繁,会把皮肤表面正常分泌的油脂及保护性菌群全部洗掉,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容易得皮肤病。 在寒冷的北方,一般每周洗一至两次澡即可,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可适当增加次数。 每次洗澡,不宜超过20分钟。 3 空腹不能洗澡 饭后半小时再洗澡 洗澡会消耗体能,空腹状态下洗澡容易导致低血糖,从而出现头晕、四肢乏力,甚至晕厥。 饭后立即洗澡也不好,会使腹腔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影响消化,所以,最好是饭后半小时再洗澡。 4 浴前 喝杯温水 洗澡时皮肤会排汗,导致身体失水。所以,建议在洗澡前喝杯温水,补充体内水分,避免发生低血压等状况。 5 浴中 做好通风、防漏电漏气 浴室通风不良加之闷热潮湿,气压较低,易让人缺氧。所以,冬季洗澡最好不要紧闭门窗,而是应该打开排气扇,或门窗留出缝隙。 洗澡时打开电暖气时,要注意防止漏电触电。 不要把热水器安在浴室内,且要妥当安置热水器的排气设施,避免发生漏气。 6 浴后 及时穿衣 浴室内外的温差不要相差太大。走出浴室前一定要穿好衣服,以防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