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王阿姨讲了讲她的透析故事(←点击可了解王阿姨的治病经历),有类似情况的朋友,有的表示了同病相怜的理解,有的表示对后续的治疗,心里有了底儿。 但仍有一个问题没有谈到,就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各自都是怎样的。 有一些读者问了: 看到新闻上说,有些尿毒症病人,自己在家做透析,甚至还自制了透析仪器。 透析不是应该挺复杂的吗?怎么还能在家做? 这一次,就接着透析的话题,说说血透和腹透这两种治疗方式。 什么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出,**液透析机清除其中毒素,然后再输回体内。透析机,承担了原本肾脏的任务。 血液透析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最好在胳膊上手术建立动静脉血管内瘘。 这是胳膊肘弯处的一个小手术,将此处的动脉和静脉联通,用来增加血流量、方面扎针、提高透析效率。 透析时,像输液一样,在胳膊上扎上针连接管子,一般4个小时左右,可完成一次透析。过程中,通常不会出现十分不适的情况。 什么是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是在患者的肚子上开一个小口,放置一根管子,每天分次将透析液通过管子灌进肚子里,利用腹膜的过滤作用,将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的排出。 每次更换的时候要在独立的、经过消毒的房间,严格注意无菌操作。 举个例子来说: 每天早上8点,患者把腹透液灌进肚子里,到中午11点放出来,再灌进新的液体。下午4点和晚上11点再如此操作一次。 更换腹透液之外的时间,患者行动比较自由。 为了更方便,也有人利用腹透机在夜间更换腹透液,这样,可以白天就有更多自由的时间。 腹透可以让患者或家属自己完成,媒体上报道的在家透析的,基本都是腹透。 (自制透析机的做法,健康头条并不建议!) 二者怎么选择? 血液透析的有利条件: 家附近有血液透析室,路途比较方便。 心脏功能及外周血管功能比较好。 没有乙肝、丙肝、梅毒、HIV等血液传播疾病。 个人时间比较宽松,如退休人员,自由职业或工作时间比较灵活的患者。 血液透析的最大缺点在于,需要保证每周要有3次到医院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对生活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腹膜透析的有利条件: 家庭居住条件好,有独立的、可消毒的房间。 距离医院较远,或白天需要工作或学习,难以腾出时间。 患者自理能力强,可以掌握腹透技术。 食欲好(因为腹透患者比血透患者需要更多的蛋白摄入)。 价格相对便宜一些。 但是腹透的效果医生不好控制,得根据患者的腹膜功能来定,如果腹膜功能太差或是有相关禁忌症,是不能做腹膜透析的。 能不能不透析? 能不能脱离透析,完全取决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情况,自己的肾可以工作了,自然也就不用透析替代了。 有部分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在肾功能恢复后是可以脱离透析的。 但是如果患者的肾功能没有恢复又擅自中止透析的话,常会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出现明显的水肿、食欲差、乏力、电解质紊乱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危险的心脏疾病。 不规律的透析,也会让体内毒素水平过高。持续下去,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变形和病理性骨折等。不但影响预期寿命,还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透析并不是洪水猛兽,应当科学看待。当医生认为有必要开始透析时,建议积极面对和配合治疗。讳疾忌医或迷信偏方和骗人的「高新科技治疗手段」,常会导致人财两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