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生下来之后,那么都会有黄疸的,但是黄疸也分为两种情况的,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和第二种的病理性的黄疸,首先要找到具体的原因,这样对黄疸的治疗才有效,那么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正常足月的婴儿,母乳性黄疸情况会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婴儿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情况。
母乳性黄疸一般是由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升高所引起,也有可能是肝脏先天不足所引发。多数会出现皮肤发黄的情况,可以到医院儿科通过实验室等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如果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多数可以自愈。如若血清胆红素有出现明显升高的现象,可以听从医生指导采取光疗进行改善。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母乳性黄疸是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如果未结合胆红素过高,总胆红素水平大于12mg/dl,那么就需要进行光照疗法;发现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症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之后,可停母乳48到72小时,那么黄疸可以明显的减轻,如果再继续吃母乳,黄疸指数会再上升,但是会明显的低于停母乳喂养前的黄疸指数水平。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正常足月的婴儿,母乳性黄疸情况会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婴儿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情况。这个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大家不用过于的担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