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看中医,医生会嘱咐不能吃白萝卜。但是又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所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很纠结,究竟孩子能不能吃白萝卜?今天一起跟大家说一说。 为什么秋冬要吃白萝卜? 很多家长觉得白萝卜偏凉,秋冬不是应该温补吗?为什么在冷厉的秋冬反而要让孩子吃偏凉的白萝卜呢?大家先好好理解“冬吃萝卜夏吃姜”的深刻道理。 《伤寒论》中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前一句话的意思是,夏天天气炎热,我们的皮肤腠理大开,体内的阳气往外跑,跑到体表上。这个时候,体内的阳气变得虚少,五脏六腑包括脾胃容易虚冷,所以,炎炎夏季反而要注重给体内保“温”。 生姜性温,可以驱寒暖胃,就很适合在夏季用来温补阳气。 后一句是说,秋冬时节,天气转冷,阳气开始收敛,我们的皮肤腠理也处在收缩状态,阳气很好的潜藏在我们的体内,人体处在一个外冷内热的状态。当进食的温热食物增多,脾胃的“热”也会不断增加。孩子天生脾常不足,消化功能较弱,天气一冷,容易吃多,出现积食,积滞郁而化热必然会加剧内热。 此时,脾胃积热的孩子就会出现口干、口臭、咽痛、便秘等情况。所以,这个时候反而要适当吃“凉”来清热。 对于小孩子,清热不能过寒、过猛,关键还在消积。 白萝卜性凉,能消散内热,平衡阴阳,另外,它熟食偏重消食和胃,对脾胃极其友好。除此之外,白萝卜有很好的生津、润燥的功效,所以霜降一过,日常就可以逐步吃一些白萝卜,不用等到寒冬腊月。 秋冬想给孩子“补一补”,调理孩子的体质,家长就要学会如何给孩子吃白萝卜 。 白萝卜:蔬中最有利者 白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也常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等说法,《本草纲目》中更将其列为“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可见白萝卜的补益功效是很不错的。 白萝卜味辛、甘,归肺、胃经,性凉;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利小便,解毒;熟者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很关键一点,白萝卜熟食,性味就偏平性了,不会太寒凉。 1、 清热生津 《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萝卜能“去邪热气”。秋冬时节,燥邪当道,易伤津液,同时阳气收敛,容易出现脾胃积热,白萝卜清热生津,正能去热气和润燥。 2、 化痰止咳 一到秋天,很多孩子就开始咳起来了。小孩子肺脏娇嫩,最易被秋燥所伤,秋冬之际,咳嗽感冒的孩子不在少数。当孩子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痰少而黄稠、口干咽燥,舌苔黄等情况,可以适当吃点白萝卜。同时,白萝卜还能防治感冒。但是要注意,寒咳的孩子就不适宜吃白萝卜。 3、 益胃消食 白萝卜含有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能加快肠胃的蠕动,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对于食积腹胀、消化不良的孩子有很好的消食作用,甚至对时常便秘的孩子,也会很有帮助。 给孩子吃白萝卜,最要讲究 白萝卜虽好,但是在中医确实最为讲究的。尤其是孩子体质偏虚寒,家长更要懂得什么情况下不能给孩子吃白萝卜。 以下几种情况,不建议吃白萝卜。 吃药的时候,不吃白萝卜。 如果孩子在用药,包括中西药,那么这几天就先不要给孩子吃白萝卜。 孩子生病的时候,比如腹泻、咳嗽等。 主要因为萝卜偏凉又下气,家长分不清寒热,如果是寒邪带来的病症,给孩子吃白萝卜情况就会更糟糕。 孩子用补气类药材的时候。 如人参、黄芪时、太子参、五指毛桃等。因为白萝卜下气,会影响这类药材的补益作用; 白萝卜和胡萝卜不适合一同食用。 白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胡萝卜却恰恰含有一种能破坏维生素C的物质,同食会破坏白萝卜的营养,影响孩子对营养的摄入和吸收。 食疗方 山药白萝卜粥 山药味甘,性平,健脾胃,益肺肾,补虚羸。煮粥,既好消化,又润秋燥,一举两得。 材料: 白萝卜50克,山药20克,大米100克。 做法: 1、山药浸泡一夜,切薄片;白萝卜去皮,切薄片;大米淘洗干净; 2、将大米、白萝卜、山药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800毫升,烧沸,再用文火煮35分钟。 适用年龄: 1岁以上。 萝卜糕 做法: 1、萝卜洗净擦丝,然后放入沸水中汆烫两分钟捞出,冷水冲凉后挤干水分; 2、腊肠、熟玉米和海米切丁,锅中放油烧制六成热时放入二丁翻炒两分钟,然后盛出备用; 3、萝卜丝打散,放入炒好的腊肠、玉米和海米搅拌均匀,然后再放入糯米粉和粘米粉,加入盐和白砂糖混合均匀,制成萝卜糕面团; 4、取长方形直口容器,在内壁均匀涂上少许油后将萝卜糕面团倒入其中压实,然后再将面团倒扣取出; 5、蒸锅中做水,水开后大火蒸30分钟,放凉后切成1cm的薄片,小火煎制两面上色即可。 适用年龄: 3岁以上,消化好的时候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