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提议说一说1岁内孩子的喂养方法,这个话题很重要,我一直都想说一说。很多孩子体质受损,基本都是在1岁之内就形成了,家长的一些错误的喂养方法,在这个阶段特别多见,特别典型,对孩子的影响又很关键。 古人说三岁定终身,不仅仅是说孩子的性格。婴幼儿期的体质基础,对孩子一身的健康来说,都是相当关键的。孩子的体质的根本,就在于脾。婴儿期要顾护孩子的脾,关键在于保持孩子的 消化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1岁之内,重中之重在于顾护消化 脾是后天之本,营养的消化吸收,全倚赖脾土的运化 。所以古人说“四季脾旺不受邪”,脾的能力强,吃进去的食物才会被消化吸收,变成孩子发育需要的营养;脾一旦受损,就算给孩子吃再好的东西,脾没有办法消化吸收它,那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成为孩子需要的营养,没有任何意义。 脾的功能是先天不足 。《内径》中说孩子的体质特点是“三不足,两有余”,其中“脾常不足”居首,就是说孩子一生下来,脾的功能就是比较弱的。所以孩子出生,只能从最容易消化的母乳开始摄入,等脾系发育到一定的阶段,才能添加固态食物,继而慢慢过度到正常饮食。 消化状态好,脾没有过度的负担,才不会受损。 脾的功能稚嫩,很容易就感受到负担,极易被损伤。孩子五脏六腑“形而未全,全而未壮”,就是说孩子五脏六腑的功能都是非常稚嫩的。 1岁内的孩子,生活的重点就是吃和睡,五脏最主要的压力,就在于脾系,就是我们说的消化系统。小宝宝消化系统的消化酶、消化液都还不成熟,你给他吃得多了一点,超过了他消化系统的承载,他吃进去的无法消化,就会变成积食。积食就是无法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脾已经无法处理了,滞留在体内,就是脾的负担。脾需要加班加点去处理它,得不到休息,运作过度,机器就会被损害,自然就会脾弱了,体现出来就是消化开始出现问题。 1岁内,家长是如何损伤孩子脾胃的 1、 定时定量喂养,不能容忍孩子吃少一点。 家长,特别是老人家,特别重视让孩子吃的多,认为孩子吃多少就一定会长多少。孩子有一餐吃的稍微少一点,家长就很紧张,两三天没胃口,这事就特别严重了。1岁内的孩子,每天奶量的摄入官方有一个常规的参考标准,但是这只是给家长一个参考,并不是说孩子非得吃这么多,更不是说孩子吃这么多都能够被消化吸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孩子每天的情况也不同,根据孩子自身的消化情况,来判断当天的饮食标准,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2、 过早、过量添加辅食 我发现,家长特别期待给孩子添加辅食,迫不及待的给孩子添加辅食,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网上一些达人妈妈的宣导,我觉得都不一定可取,变着花样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辅食,还做的花样百出,这些大多是花把戏,吸引注意力,完全没有掌握孩子喂养的重点。 辅食添加的时间,官方建议孩子6个月后添加辅食,但是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家长要注意,这里说的是“建议”,不是一定的。前提是孩子脾的功能正常,消化良好。明显消化状态比较差的孩子,比如先天过敏性体质的孩子,不足月早产的孩子,6个月内生病用过抗生素的孩子,消化都不会太好的,这样的孩子就建议不要过早添加辅食,甚至延迟再添加。即便添加,也要比正常的孩子给的量要少一点,做的再软烂一点,密切关注孩子的消化情况,依此调整。 几年前,官方建议是孩子4个月后添加辅食,现在是6个月后,时间一直延后,原因就是孩子的脾系,也就是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发育不完全。未来是不是再延后,我觉得也是有可能的。 总的来说,辅食添加的时间、多少,同样是以孩子的消化情况来判断,而不是以刻度。 3、 动不动就自以为孩子“上火”,给孩子过喝凉茶。 很多家长,特别是家里的老人,一看到孩子大便比较硬或者有眼屎,就觉得孩子是上火了,就给孩子喝凉茶,喝金银花水,甚至用寒凉的草药来泡澡。 实际上, 这是孩子消化不好的表现,不是上火。 孩子是虚寒之体,经常吃寒凉的食物,脾的功能就更弱,脾弱了,消化能力就更差,更容易积食,家长就更以为是上火了。 以下这些表现,都是孩子消化不好的表现,通常跟上不上火没什么关系 :孩子口气大,有眼屎,大便不正常、晚上睡觉哭闹、舌苔厚腻。 举个例子: 家长经常会说,某个品牌的奶粉容易上火,孩子一喝大便就不正常,实际上,哪里有这个品牌的奶粉热气,那个品牌的奶粉就清热的道理呢,其实是因为该品牌奶粉的添加丰富,营养过多,孩子消化吸收不了,大便就会有异常。消化能力好的孩子,吃就没有问题,消化能力弱的孩子,就会有所反应。这个时候,家长通常就是换奶粉,实际上,试着减少奶粉的量,减少孩子的餐数,控制到孩子能够消化吸收的水平,孩子也就不会“上火”了。 动不动就给孩子喝凉茶、用金银花等寒凉的药材泡澡都是非常伤脾气的,这样的孩子体质都不会太健壮。 宝宝的喂养,要以消化情况为准绳 一岁以内孩子的日常喂养,比如次数的多少,量的增减,食物内涵的调整等等,都要严格以孩子当下具体的消化情况为标准,而不是刻度或者量表。 1、 养成每天检查孩子消化的习惯。 判断孩子消化,主要是四个方面:大便、口气、睡眠、舌苔。 1岁内的孩子,不会配合,看舌苔是有难度的,家长可以闻一闻孩子的口气,口气就是胃气,如果口气酸臭,那么消化情况就不会太好了。 小宝宝的消化,最直接就是反应在孩子的便便上。如果发现孩子的便便不正常了、过稀、过硬、便秘、有奶瓣,有食物残渣,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 孩子的睡眠情况,也是很敏感的。“胃不和,卧不安”。如果孩子那几天晚上睡的不安稳,哭闹比平时多,家长不要过急的判断孩子缺钙啊缺啥的,先调整饮食,看看孩子是否是消化不好,否则这个时候,往往是越补越糟。 2、 允许孩子吃少一些,让脾肠得到休息和修复。 现在的宝宝都是吃坏的,不可能饿坏的。孩子不想吃,就是ta在告诉你,消化系统已经过负了。孩子又是生机勃勃,生长发育非常迅速的,自己修复的能力非常强,只需要停止增加负担,让脾胃休息,过不了三两天,很快就会恢复的。 如果发现孩子消化不好,家长要做到: 1、 母乳喂养的妈妈,要忌口,饮食要清淡,很可能你的奶水过度营养,孩子消化吸收不了。 2、 吃奶粉的孩子,那几天就要冲稀冲淡。水量不变,奶粉的量要减少。 3、 开始添加辅食的话,那几天辅食也要减量,减少次数,甚至先暂停。 4、 用过抗生素等攻伐很猛的药物的孩子,更不要着急给孩子增加营养,这个时候饮食上更要减量、清淡、少吃多餐。 5、 1岁内的孩子,家长不要着急给孩子煲什么汤,孩子的肠胃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消化状态,粗茶淡饭,完全足够营养,甚至已经营养过剩了。 给孩子吃的多,但是消化不了,成为积食,进一步损伤脾胃,远不如让孩子吃的少,但是能吸收,循序渐进。 孩子1岁前,不要给脾造成负担,保持消化良好,就是最好的调理方法,只有这样,在孩子脾的功能逐渐成熟的时候,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比如2-3岁之后,才能通过一些食疗、食补,有针对性的调补孩子,孩子才能消化吸收,才能“补得进去”,才会有一个扎实的健康基础。 总之一句话:孩子不吃你别理TA,孩子很能吃,你要控制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