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教育正文

早产儿喂养的注意事项?

举报/反馈

早产儿提前出生,营养储备先天不足,但是出生后又要快速生长,所以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早产儿喂养也有很大的讲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早产儿父母好好学一学。

早产儿喂养的注意事项?

如何给早产宝宝喂奶?

刚出生时,许多早产儿,尤其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和疾病等原因常常不能自己吃奶,医生和护士会通过胃管把奶慢慢注入宝宝的胃里。开始可能每次喂奶量很少,每天多喂几次,根据宝宝的耐受程度会逐渐增加奶量。

而在吃奶量还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医生会给予肠外营养,就是通过静脉输液将营养物质输入,等到宝宝吃奶多了,肠外营养就不需要了。

对于胎龄大些的早产儿来说,他们的吸吮、吞咽和呼吸三者之间发育协调,可以自己吃奶了。但是由于胃的容量小,每次喂奶量也不可能像足月的宝宝一样多。

而且,他们吃奶也很容易累,常吃吃停停,休息一会儿再吃,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的宝宝脾气急,吃奶很快,常会憋的喘不过气来。这时要让他(她)休息一会儿,喘几口气后再接着吃。

在给早产宝宝喂奶时一定要非常细致和耐心,抱起来喂奶,尽量避免呛奶和吐奶。

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的话,常常会造成呛奶,因为宝宝来不及吞咽。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指掐住乳晕周围减慢乳汁的流速,或将前面的奶先挤出一些,再让宝宝吃。

由于母乳的前奶和后奶成分不同,前奶的蛋白质多些,后奶的脂肪多些,这都是早产宝宝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吃空一侧再吃另一侧。

人工喂养时,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太大会呛着,太小又费力。每次喂奶现配现吃,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吃奶的用具注意清洁,每天消毒。

在每次喂奶后要把宝宝竖抱起来,趴在妈妈的胸前拍拍背。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宝宝把吃奶时同时吃进去的气体排出来,以免吐奶。

在3个月以前,许多宝宝会溢奶,就是在吃奶后顺着嘴边流出一些奶来,尤其在宝宝使劲儿或活动以后。这是正常现象,慢慢大些就好了。

如果出现呛奶情况,马上把宝宝侧过身或面向下轻拍后背,把鼻咽部的奶液排出来,以防窒息。

哪些早产宝宝出院后需要强化喂养?

目前早产儿的出院标准是体重达2000克左右并持续增长,完全经口喂养,在室温下体温和各项生命体征维持稳定。

但此时大多数胎龄小的早产儿还未到预产期(胎龄40周),有些并发症多的早产儿出现生长迟缓。这种不理想的生长状态将影响远期健康和增加成人期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既往的营养支持策略重视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营养,而当其达出院标准时即转为未经强化的母乳或足月配方奶喂养。但这种营养方案不能填补早产儿生后早期在能量和蛋白质方面的累计缺失,不能满足追赶性生长的需求。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权威学术机构均强调了早产儿出院后继续强化营养的重要性,其目的是帮助早产宝宝达到理想的营养状态,满足其正常生长和追赶性生长两方面的需求。

婴儿的正常生长轨迹受遗传学和性别的影响,而追赶性生长则取决于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程度、住院期间的营养和出院前的生长状况等多种因素,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出院后的营养管理策略是个体化的,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根据我国早产儿喂养建议,出院后强化营养的对象是具有以下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

1.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克)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克);

2. 有宫内外生长迟缓表现;

3. 出生后病情危重、并发症多;

4. 出生体重<2000 克而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者;

5. 完全肠外营养>4周;

6. 出院前体重增长不满意[<15g/(kg·d)]。

出院后如何选择喂养方式?

早产宝宝出院前应咨询有经验的医生,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

1.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2.母乳 母乳强化剂: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40周。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如半量强化(73 kcal/100 ml),根据生长情况而定。

由于母乳喂养对早产宝宝尤其重要,因此在宝宝住院期间,妈妈要坚持每天把奶挤出来送到医院。吃不完可以将母乳冷冻,在6个月内没有问题。

这样,妈妈的奶水才会越来越多,当宝宝出院后可以继续吃到母乳。

3. 早产配方奶: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喂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配方奶不超过每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4.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适用于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的补充。

5. 婴儿配方奶:适用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出院后体重增长满意、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不足时的补充。

早产宝宝出院后强化喂养需要多久?

早产儿出院后强化营养是指以强化母乳、早产配方奶和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进行喂养的方法。强化营养能保证早产儿良好的生长和神经系统预后,但过度喂养反而会引起将来的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如何在两者之间掌握平衡是目前需要解决的。

强化营养的时间各国尚未统一,还有争议。

根据目前循证医学的原则,推荐应用至校正月龄3个月到6个月。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早产儿出院后定期随访中营养状况及其体格发育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曲线和营养生化指标是否正常等进行判断,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在宝宝转换配方奶时,如由早产配方转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或由出院后配方转为婴儿配方奶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比如每天喂8次奶,先加1次新配方,其余7次老配方。观察2-3天能适应的话再增加为2次新配方,其余6次老配方…,直至完全更换为新配方。

在转换过程中,许多宝宝会出现不习惯口味或不耐受等情况,但慢慢总会适应过来,不要着急。

早产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早产儿添加辅食的月龄有个体差异,与其发育成熟水平有关。

胎龄小的早产儿引入时间相对较晚,一般不宜早于校正月龄4个月,不迟于校正月龄6个月。引入的顺序也介于校正月龄和实际月龄之间。加辅食过早会影响奶量,或导致消化不良,添加过晚会影响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和造成进食困难。

添加辅食的原则是循序渐进,从一种到多种,从少到多,从稀到稠。

早产宝宝吃饭是需要学习的,如咀嚼、吞咽功能的锻炼,口腔肌肉运动的协调等。但在1岁以内,奶是宝宝的主食,辅食量不能过多,但花样要多,这样才能得到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物质,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早产宝宝怎样补充维生素D和铁剂?

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并使之沉积于骨骼。早产宝宝的钙磷储备不足,为了满足生后的快速生长,他们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需求较足月儿高得多。

根据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早产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U/d,3个月后改为400 U/d,直至2岁。该补充量包括食物、日光照射、维生素D制剂中的维生素D含量。

早产宝宝的铁储备低,非常容易发生贫血,而贫血直接影响到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根据国内外专家的建议,早产儿生后2周需开始补充元素铁2~4 mg/(kg·d),直至校正年龄1岁。

该补充量包括强化铁配方奶、母乳强化剂、食物和铁制剂中的铁元素含量。

早产宝宝需要吃营养品吗?

我们说早产宝宝最需要的营养品就是奶,包括上面提到的母乳和早产儿特殊配方。

至于需要额外常规补充的营养素就是维生素D和铁剂,还有些宝宝可能会缺锌,如果有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等表现、检测血微量元素锌低的话可以补充。除此以外没有必要。

如何评估早产宝宝的营养状况?

对早产儿营养状况的评估是复杂的过程,即要衡量其纵向生长速率又有与同年龄段群体的比较,即包括生长发育状况又要监测其骨骼和营养生化指标。

1. 生长评价指标:基本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

由于目前尚无我国早产儿的生长标准,因此在早产儿2岁以内,应将其月(年)龄经过校正后(自足月即胎龄40周起计算),再与足月儿的生长标准进行比较来确定其实际生长水平。建议选择2005年九省市中国儿童生长标准,采用百分位法。

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生长参照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平均体重增长15 g/(kg·d),身长增长1 cm/周,头围增长0.5~1 cm/周。

出院后由于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常表现在1岁以内,尤其前半年,因此校正月龄6个月以内理想的体重增长水平应在同月龄标准的第25~50百分位以上,身长增长紧随其后,而头围的增长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尤为重要。

早产宝宝在住院期间应每日测体重,每周测身长和头围。出院后6月龄以内每月1次,6~12月龄每2个月1次,1~2岁每3个月1次。

2.生化评价指标:常用的营养学指标包括非蛋白氮、碱性磷酸酶、钙、磷和前白蛋白等。

早产儿在住院期间每2周1次,如出院时生化异常,则出院后1个月复查。当出现生长迟缓或准备转换为纯母乳或标准配方奶喂养时,需要重新复查进行评价。

总之,早产儿营养管理的目标应满足以下目的:

①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②促进各组织器官的成熟;

③预防营养缺乏和过剩;

④保证神经系统的发育;

⑤有利于远期健康。

上一篇:宝宝红屁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纸尿裤不背这个锅

下一篇:宝宝辅食添加-蛋黄煮到什么程度最好?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夏天孩子吃冬瓜的好处?

凡事总说“不行”,如何对待自我

焦头烂额了!宝宝误吞硬币怎么办

1岁前每月添加辅食tips

推荐阅读

面对孩子哭闹发脾气,你只需使出这一招!

中国的智力开发违背儿童心理发育规律?

适合小朋友看的动画电影 适合小孩子看的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