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还不肯开口说话怎么办?大人说什么他能听懂,想要什么也都会指给我们看。” 这是咨询语言问题最常听到的话。什么都能听懂,就是不会说话,是不是就代表发育没问题呢,等他自己说话就好? 有不少妈妈说,“没事,我家孩儿他爸三岁才会说话,现在聪明着呢,也没什么影响。” 我们不去否认个例,但是要思考一下,这个“三岁”有没有夸大的成分,“会说话”是怎么定义的。 正常发育的情况下,孩子满3岁后,语言方面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能讲出最长5~6个词的句子;语言表达比较清楚,陌生人也可以听懂。 像咨询的这位妈妈,在1岁多的时候就应该重视起来宝宝的语言能力。3岁之前是宝宝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越早发现问题,越早干预,效果才会越好。 门诊案例分享: 门诊也遇到这样的宝宝,已经两岁还不会说话。经询问之后,妊娠史、分娩史都是正常的,宝宝新生儿期也没有脑损伤,听力也是正常的,口腔内结构也没有异常,排除各种语言障碍的原因。 随着咨询的深入,这位妈妈是自己带宝宝,平时又要做家务还要带宝宝,没有时间跟宝宝说话,也认为这么小的宝宝即使说话也听不懂,没必要跟他说话。 原因就这么找到了,宝宝在缺乏语言滋养的环境下成长,语言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 大脑中有语音发展的先天装置,但是宝宝学会语言必须要在一个正常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学会。像这样的宝宝,即使以后学会说话,他的语言潜能发挥也受到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感到非常遗憾,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家长们重视起来宝宝的语言发育。 抓住语言发育黄金期 婴儿的大脑在出生后就有区分语言刺激与其他刺激的能力,在宝宝出生后甚至在出生前,语言活动就优先地在大脑左半球发育。 0~3岁时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时期。5岁时语言潜能发展的高峰。6~7岁以后,语言学习能力加速度衰退。 亲子沟通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最好方式 多和宝宝说话 每次有家长咨询,我都会告诉她要多跟宝宝沟通,多说话,先把自己变成“话痨”。 尽可能给宝宝介绍各种他看到的事物,或者你正在做的事情,尽可能多的给宝宝增加他接触的语言量。不需要规定时间、地点,只需你不停地说。 有的妈妈说,我也经常跟他说话啊,但感觉没什么用。是不是你用的方法、技巧不对呢? 枯燥的说,可能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最好应用到生活场景中。比如你给宝宝洗完澡之后换纸尿裤的时候,可以说“妈妈给你换一个新的纸尿裤好不好,换上新的,小屁屁是不是很舒服啊。”“洗得好香香啊!” 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 这也是刺激语言发育的一项运动,根据宝宝的月龄、能力以及兴趣爱好,跟宝宝说不同的话题。 可以跟他介绍各种动植物、小汽车、自行车、描述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还可以问他,“你看那边是什么?”“小狗啊,那小狗怎么叫呢?”“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随着宝宝的长大,适当增加新词语 除了在生活场景中的描述外,在家里也可以给宝宝读绘本,尽量生动一些,能有肢体语言的更好。当然,睡前的绘本,尽量安静一些。 《北鼻的异想世界中》中,他们选择了21个月的宝宝,记录了母子正常交流的词汇量,对比特意交代妈妈要多跟宝宝说话那天的词汇量,结果显示,妈妈比前一天多说了5%的词语,宝宝则比前一天多了13%。 积极回应 除了要多跟宝宝说话外,亲子沟通过程中也要注意积极回应。所谓沟通是相互的,只有大人在说,虽然给宝宝创造了语言环境,也要调动起宝宝说话的欲望。 即使小月龄宝宝发出“en、a、o”的声音时,家长也是要回应的。 多次的不回应,会打消宝宝想要说话的欲望以及将新学的“词语”搁下。 开放式提问,让宝宝学会自己描述 在跟宝宝的沟通中,要多用开放式提问,比如天空什么颜色?你怎么了?你想吃什么?激发宝宝的思考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少用选择性提问,像天空是蓝色的,对不对?疼不疼?吃不吃米饭? 不要寄希望于电子产品 有些家长表示宝宝就爱看电视,每天学动画人物说话,这样是不是也可以?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下儿童不应该接触任何电子产品。2~4岁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超过1小时。 最重要的是,宝宝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学习,这是电子产品做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