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爱情呢?一段亲密关系得以建立的条件又是什么呢?没结婚前,多数人觉得,爱是彼此眼里的光彩,是第一眼见到对方难以抑制的心动。
而结婚之后,有的人又说,爱是永恒的依赖和相互包容的忍耐。那么究竟一段亲密关系中“爱”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呢?
我最近在听的一个有关于亲密关系的课程,张冬晓老师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一段亲密关系得以建立,需要6个条件。这六个条件分别是——抱持、依恋、激情、被理解、共鸣、和提供抱持。
1、抱持
众所周知,初生的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信任和安全感的一定是母亲温暖的怀抱。
而抱持呢,就是当我们在跟另一个人相处时,对方能够让我们产生的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2、依恋
在早期发展阶段的稍后期,婴儿学会将母亲从周围其他人当中区分出来,并与这个特定的他人建立可能的依恋关系。
当你对一个人,产生拥抱的欲望,渴望见到对方,靠近对方,并且想要持续这种状态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种依恋的表现。
3、激情
从生命的最开始,基本的生物需求就开始寻求满足。
在婴儿期,对于吮吸的需求形成了主要的快乐来源,再长大一点,幼儿通过控制排泄来获取更多的快感,再长大一些,儿童开始在父母身上寻求爱和快乐,这是个重要的转换。
在生命历程中,这种寻求快乐的导向逐步的演化成了在跟他人接触时的激情相关模式,例如身体激素的快速分泌,和性结合等的生理快感的体验。
4、被理解
被理解也就是被看到,TA懂我。婴儿在母亲眼中最先看到的景象构成了婴儿自体感的核心。
同样的,在成长过程中,当我们通过眼神接触,在四目交投的关系中,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从对方的眼睛中看到自己,就会在心里彼此给对方一个位置。
5、共鸣
当一个人走过童年期,并且自体逐步成熟并更多地注意到他人的时候,儿童最终发现将自己与他人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并能够体验到友情和欣赏。
当我们在跟他人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彼此的情绪能够互相的感染,甚至同步,就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之感。
6、提供抱持
每个人其实自始至终都在学习如何照顾他人,提供自体功能来满足他人的需求,通过照料和关注的行为来搭建彼此之间的桥梁。
在给予行为中,我们拥抱着他人,给予容纳给予抚慰,如摇篮一般。我们开始像从前他人抱持我们一样,去抱持他人。
这6点正是我们所说的“爱”所产生的条件。
每一段爱情的产生,或者得以维持,所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一些条件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