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在去往密云水库的路上,被朋友强拉着出来散心的文扬,还在为工作的没有落实而郁郁寡欢着。这时,呼机略显急促地响了起来,原来是一家文扬已经历过初试、复试的世界著名医药公司希望她能在星期日面见市场总监(文扬应聘的职位是市场总监助理)。文扬似乎看到了新的工作在向她招手,匆匆赶回北京。在一系列的对话中,看得出市场总监对她非常满意,最后,市场总监说:“我想要了解的情况就这么多了,你还想从我这里了解点什么呢?”文扬一时语塞,只是说:“想了解的已从人力资源部的李小姐那里知道,现在最想知道您对我的印象如何?”市场总监笑笑:“对你的印象很好,也许我会明天通知你来上班。”文扬虽听出总监话中的几丝犹豫,却也满怀希望地走出了大门。
结果是文扬再没有得到通知,在一位朋友的点拨下,她才恍然悟到没有提问使自己功亏一篑。 这就反映出很大的问题。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19世纪西方劳动者和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谈判时讨价还价,这时双方还是处于对等的地位(当然,在成交后的资本家昂首挺胸、劳动者亦步亦趋是另外一回事)。而100多年后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很多求职应聘者,却不清楚接受面试实际上是双方对等机会存在,面试过程本身即是双方价值观、(作为法人和自然人)人格、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比较取舍的准程序。 面试时,你不是任人“宰割”的案板上的“肉”,你当然要行使提问的权利。事实上,接受面试者想对面试单位提的问题应该有很多,而在面试时不提则会给有经验的面试者留下你太欠缺职业素养的印象,同时也给面试单位决定是否录用你带来很大难度,甚至使你的面试趋于失败,这正是文扬在那家公司求职失败的根本原因。你要记住的是,单位之所以招人,肯定是因为它缺人,而你作为人才,当然有选择的权利。说白了就是,指不定谁看不上谁呢?你当然要先了解自己适合不适合这家公司或这家公司会不会适合自己来做。试想,面对就业这样的严肃事件,你都可以不负责任地不闻不问,那么你还能对该单位的工作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如果单位知道你是这样的求职者,怎么敢用你呢? 即使单位收了你,而在不久之后你又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新的工作,你不得不遗憾地离开。而对于该单位来说,又要将你离去所留下的空缺立即找别人填补上,也要有新的面试等一系列工作,从结果上说,你对该单位太不公平。 摘自《职业导刊》(r-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