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干燥,加上病毒横行,很多人都会自然地想到:多让孩子「喝点水」,对身体好。
给孩子喂水,可谓是中国家庭中最常见的育儿误区了。 不仅是爷爷奶奶,有时候连爸爸妈妈也搞不清楚孩子到底多大才能喝水。 多数人都会相当然地认为,水嘛,喝了总没什么坏处,给孩子早点喝晚点喝无所谓。 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我们来好好说说,要不要给孩子喝水这个问题。 6 个月以下的婴儿不用额外喂水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科学育儿书——《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里,关于喝水是这样写的:半岁内吃母乳或配方奶的婴儿通常无需补充水和果汁。 母乳是 6 个月以内宝宝最完美、最营养的食物,含水量达到 85%~90% ,只要宝宝母乳喝够量了,就无需额外喂水。 而配方奶的含水量也有 90% 之高,如果严格按照配方奶的冲泡比例来冲泡,含水量丝毫不比母乳低,一样也不用额外喂水。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喝奶粉容易便秘「上火」,这时是需要喝水的。 事实上,喝配方奶的宝宝,大便的次数本来就比母乳要少,拉不出大便不一定是便秘、更不是上火,可能只是排便间隔比较长; 如果真的便秘了,原因也有很多:冲泡过浓、配方奶过敏或者宝宝肠胃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需要找准原因,不能指望多给喝几口水来解决。 给小婴儿喂水,有健康隐患很多家长会觉得:水又没害处,喝点总比不喝好吧。 对于大孩子和成人来说,貌似是这个道理,但是对于胃容量超级小、肠胃功能稚嫩的婴儿来说,喝进去多余的水,反而会影响健康。 我们首先来看一张图,这是不同时期婴儿胃容量的大小。 刚出生的宝宝的胃只有樱桃大小,就算是满月的宝宝,胃容量也只有鸡蛋大小。 胃容量决定了娃「少吃多餐」「营养密度高」的母乳和配方奶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时候喂水,会占据宝宝「寸土寸金」的胃容量,也会相应减少宝宝的饮奶量,久而久之很容易营养不良。 有些新手妈妈本来就奶水不足,宝宝不爱吃。这时候要是让宝宝喝了个水饱,不饿了,对于母乳需求就会变得更少。 宝宝吸得越少母乳分泌越少,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就造成了「被断奶」的情况,真是得不偿失。 此外,小婴儿的肾脏发育也不健全,喝水太多,会造成电解质失调,还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 什么时候可以喝水呢?一般在宝宝开始接受辅食后,也就是 6 个月以上,就可以喂些水了。 美国 19 年最新发布的《幼儿期健康饮料共识指南》(Healthy Beverage Consumption in Early Childhood)中提到:6~12 个月的在添加辅食后,可以喝一点水(每天大约 118.3~236.6 mL)。 这个时候也不要过度喂水,宝宝不想喝就不用喂了,因为奶仍然是主要的水分来源,而辅食里含水量,也基本可以补足宝宝的需求。 但是小宝宝并不会表达,也不会说自己渴了,真的缺水了该怎么判断呢? 如果发现宝宝尿色发黄(纸尿裤上尿渍明显发黄),就表示宝宝有缺水的迹象。 这时,对于 6 个月内的健康宝宝,适当增加喂奶,通过奶来摄入更多水分,而 6 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按需喂水。 总之,给宝宝喂水这事真的不用着急,等到 1 岁以后,就可以和大人一样,鼓励宝宝多喝点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