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六个月是大多数健康宝宝添加辅食的时期。但宝宝体质不一样,也会存在个体差异,四个月是底线,不能早于四个月。
判断宝宝是否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孩子的体重是出生时体重的一倍,每月体重增长小于500克 ●喂奶的时间较过去延长,喂奶后婴儿出现异常表现,如哭闹、烦躁不安等,说明母乳量已不足够,是添加辅食的时候了。 ●孩子要坐得比较好了,能抬起头,能伸手去抓。 ●宝宝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流口水、咬奶头和玩具、看见大人吃饭咂嘴、眼睛发亮等。表现出对新食物有兴趣。看见匙羹便张嘴,能闭上嘴巴吞咽食物,这说明都可考虑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安排。如宝宝比较胖、早产儿或者正在生病期间应晚一些时间再加,还可以请医生给予辅食添加的建议。 添加辅食,循序渐进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宝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掌握这两个原则: 1. 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逐步添加,等宝宝适应了,再改变分量和质地; 2. 宝宝在适应一种辅食后,再考虑添加新的辅食。 不要因为切成小块,就认为孩子可以消化。谷物、蔬菜、水果、肉蛋、鱼虾等要慢慢添加,保证宝宝能承担,还能营养全面。 8种常见过敏源,添加顺序要注意 一般宝宝蛋白过敏、蛋黄过敏、西红柿过敏、牛奶过敏的情况较多。 常见的八类过敏食物:①奶以及奶制品,包括牛奶,羊奶,奶粉,以及含奶的糕点、饼干都算; ②蛋类,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都是蛋类; ③贝类,比如虾、螃蟹、牡蛎; ④鱼类; ⑤大豆; ⑥花生; ⑦坚果,比如杏仁、腰果等; ⑧小麦; 当宝宝食用完以上食物之后,一定要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刚开始添加辅食,要一种一种地添加,每种新加的辅食要观察3~5天,看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适症状。 如出现不适,就要暂停该辅食添加,对于过敏的食物,要回避3个月以后再重新尝试。 辅食常喝汤,易致营养不良 汤水营养成分非常有限,只有少许碳水化合物、脂肪或蛋白质,对于生长发育中宝宝需要的营养是远远不够的。 宝妈们可以把粥煮得稠一些,在粥里加蔬菜、蛋黄、虾泥或者肉泥,宝宝摄入营养更充足。 粗细搭配,有利牙齿发育 据统计,双排牙占据了儿童口腔疾病的30%,成了我国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之一。 在给孩子添加各类辅食的时候,就要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慢慢改变辅食的质地。 在孩子有第一颗乳牙的时候,就要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慢慢地从细到粗,从软到硬。 给宝宝添加辅食,有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满6月龄,最早不早于四个月,不晚于8个月) 每天保持800-1000毫升的奶量,1-2次的辅食添加,优先添加高铁婴儿米粉,适应后,再逐次添加肉泥、菜泥、果泥等。 谷类:强化铁的米粉;肉蛋类:猪肉泥、牛肉泥、蛋黄;果泥:苹果、香蕉、梨等。 第二阶段(7-9月龄) 每天奶量600-800毫升,2-3次添加辅食,从泥状逐渐过渡到碎末状食物,宝宝开始练习咀嚼。 谷类:强化铁的米粉、稠粥、烂面;肉蛋鱼虾类:猪肉或牛肉泥、鸡肉泥、蛋黄、鱼泥、虾泥等;豆类:豆腐泥;碎菜:胡萝卜、青菜、菠菜、南瓜、西兰花等;小粒水果:苹果、梨、香蕉、草莓、西梅等; 第三阶段(10-12个月) 保证奶量600-700毫升,每天辅食3-4次,时间尽量和大人同步,两餐之间加一顿点心,种类可以和大人一样。注意不要食用过滑的食物,如果冻等,以免引起窒息危险。 主食:小饺子、小馄饨、软饭、馒头片、面包片等; 软烂的蔬菜:西红柿、西葫芦、胡萝卜等;小粒水果:草莓、猕猴桃、火龙果等;肉蛋鱼虾类:肉圆、鱼肉、蒸蛋、鸡肉块。 第四阶段(12个月后) 每天继续保持400-600毫升奶量,尝试各种块状食物,如肉块,水果块,蔬菜块等,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咀嚼功能和吞咽能力。 1岁以后继续保持清淡饮食,1~2岁期间每天食盐不超过1.5克。 宝妈们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根据自己宝宝的体质来,再按照上面的分析,保证宝宝健康的饮食结构,避免各种辅食的雷区。下面是国家卫健委2020版:《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供大家参考。(建议非母乳喂养儿摄入适量奶制品)。 婴幼儿常见食物种类推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