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睡眠领域也有十万个为什么,那下面这些疑惑一定名列前茅。
为什么宝宝困得睁不开眼了,但就是不睡? 为什么宝宝总是频繁夜醒? 哄睡半小时,一动宝宝就醒!怎么办? …… 这些问题相信很多爸妈都有过,今天丁香妈妈就请来了《婴幼儿睡眠全书》的作者小土大橙子,解答大家的疑惑。 问题一:为什么宝宝明明已经很困了,但就是不肯睡呢?在困的时候,体内的化学物质对抗疲劳,会使宝宝变得兴奋、易怒。 这种生理机制起源于原始人为了避免睡着时陷入危险,而不得不保持清醒的行为。 但对婴儿来说,醒太久、太疲劳就容易引发睡前哭闹。所以要在宝宝还没有困过头时,就进行安抚,安排就寝。 问题二:为什么宝宝白天呼呼睡,叫不醒,晚上却要很晚才睡?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几乎都在呼呼大睡,只偶尔醒来踹踹妈妈的肚子,出生后也有一阵子睡得昏天黑地,婴儿的昼夜节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如果宝宝白天连睡三四个小时不醒或者早上起得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表现为:晚上入睡困难,睡后每 2 小时甚至 1 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等。 让宝宝白天增加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如果他连续睡 2~3 小时,可以视情况,尝试唤醒。晚上早些休息,卧室里保持幽暗,这些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 额外提醒一下,小睡环境光线过亮会刺激较敏感的婴儿,影响白天的睡眠。仅在小睡期间保持室内光线较暗一般不会造成昼夜颠倒。 问题三:宝宝明明睡得挺沉,怎么一放下就醒呢?3 个月内的婴儿,入睡后先进入 20 分钟左右的浅睡眠,如果此时被妈妈从怀中挪动到床上就比较容易醒。入睡 20 分钟进入深睡眠后再放下或直接在床上入睡,减少放下的步骤,能够适当减少这种状况的发生。 3 个月后的婴儿,入睡后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好转。另外,要注意,放下时别偷偷摸摸,小心翼翼反而不如坦然告之,「妈妈要把宝贝放在床上睡啦」,让宝宝有所准备,他就不容易因为受到惊吓而惊醒。 此外,婴儿在浅睡眠期间,睁眼睛、动两下,甚至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如果父母误以为宝宝已经醒了,反而会对睡眠造成干扰。 问题四:大人一走就醒,宝宝是自带了雷达吗?有时宝宝已经一动不动睡着 10 分钟了,大人一走就醒,哪怕动静再轻宝宝都能醒过来,仿佛自带雷达。 这是因为:不同的声音对人的觉醒作用不同,是否会被声音干扰和心理预期相关。比如在相同音量下,听见的是正常杂音,人往往能继续安睡,而若是听见大楼火警,就会立即觉醒。 遇到这种问题,可以和宝宝打声招呼,比如解释说:「宝宝安心睡觉,妈妈起身而已,没有走远」。 也有妈妈说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有时候翻身,床发出很轻微的声音就把宝宝吵醒了,只好憋着不翻身。 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做「脱敏」,清醒时演示给宝宝看:「你睡觉的时候妈妈是这样翻身的,然后床就响啦,你听是这个声音哟,不要害怕,是正常的」。 通过场景再现,复现了声音的来源,帮助宝宝不再把这类声音和恐惧关联起来,下次再遇到,他也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问题五:好不容易哄睡着,怎么才半小时就又醒了?婴儿睡眠周期比成人短,一般在 30~45 分钟,且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 这种睡眠周期会延续到 4~6 个月,然后开始逐渐延长,宝宝就会睡得更久一些。同时,随着宝宝的睡眠能力增强,也能够增加单次小睡所含的睡眠周期,延长小睡时间。 另外,家长往往会先入为主的认为——小睡就是半小时结束,然后安排起床活动,而不是像夜晚睡眠时一样,在宝宝醒来后继续鼓励他接着睡。 长期如此,宝宝就可能会没有醒来还需继续睡的意识,小睡时间短变成了习惯。 小睡时间短受发育阶段和睡眠习惯影响,是出生后 6 个月以内出现的睡眠问题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当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后,受生理条件所限,宝宝仍有可能睡得短,家长要耐心镇定,避免过度焦虑。 问题六:发现宝宝入睡后抽动,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婴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睡眠时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部分仍然局部活跃,从而产生间歇性的抽动。 最初的 0~3 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种现象会随着成长消失。 问题七:为什么宝宝学会翻身后,夜里就睡不好了?学爬、学坐、学站都会干扰到睡眠,对于大脑来说,翻身是第一次比较大的刺激,对睡眠的影响也最大。 宝宝突然学会翻身,好比误打误撞走出了迷宫,非常兴奋,甚至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会迫不及待再回头走,一遍遍确认来时的路。 这种复习的迫切感冲击着大脑,容易出现梦中惊醒、翻身抬头等睡眠受干扰的现象。 在大运动发展期,白天要给足宝宝条件和时间练习,熟悉某种动作后,这种动作带来的刺激就减少了。 另外,宝宝睡眠能力的底子也很重要,底子不好容易在这种时期「崩盘」。 宝宝有时候在睡梦中出现翻身翻不过来,或者坐起来不会躺下等情况,家长可以温和地帮助宝宝复位,但不要过度干预,更不要一味采用喂奶的安抚方式来催睡。 问题八:病已经好了,怎么还是醒那么多次?「宝宝本来睡得挺好,自从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次。」 这是种常见的困扰,类似的情况还有妈妈上班或宝宝回了趟老家之后,原来的好睡眠就一去不复返了。 这种现象与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是宝宝由于偶然的原因醒了,但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又没有及时调整,就将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 例如,原本不在 11 点夜醒的宝宝,如果家长连续三四天都在夜里 11 点主动喂奶,之后宝宝就可能会在这个时间主动醒来。这表明父母的行为能够影响和改变宝宝的睡眠情况。 习惯性夜醒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勇敢地改变原有的习惯,才能维护好婴儿睡眠的完整性。 问题九:宝宝后半夜吃完奶 1 小时必醒,比闹钟还准,为什么?妈妈们有时会发现,婴儿的夜醒每天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 1 点、3 点、5 点这种「对表醒」,其间隔往往是整点或半点。 此外,还涉及习惯性夜醒,前几天都在这个时间醒,生物钟巧妙地记忆、追踪着之前的情况,今天很可能还是这样。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之类的原因。 问题十:宝宝不是饿了,也不像不舒服,怎么还醒那么频繁?婴儿胃容量很小,刚出生时进食量小,一顿吃完过 2 小时就会饿,这是早期夜醒频繁的生理原因。但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饿不再是主导因素,尤其是明显与饥饿周期无关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习惯导致的。 类似成人入睡前看手机,半夜醒来要摸出手机看一眼几点了,发现才半夜,于是接着再睡。要是哪天怎么也摸不着手机,有人无所谓,可以接着睡,有人很可能就难以入睡了。 这是一种习惯和心理因素,当然婴幼儿睡眠相较于成人更复杂一些。 电视里面常演,阳光照在主角脸上,他突然惊醒,发现身在陌生的地点,就完全清醒过来。对婴儿来说也是一样,睡前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吃着乳汁,醒来却发现周围一片安静漆黑,妈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如果宝宝有能力继续睡着,那么这种陌生的感受还不至于蔓延,但偏偏除了奶睡,宝宝根本没有在其他条件下入睡过,认为只有吃奶才能睡着,也就是睡眠联想很单一,那哭也是难免的了。 入睡前和睡眠中的环境不一致,孩子会经常很警觉地醒来确认睡眠环境是否发生了改变,觉自然就很轻了。 当然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夜醒不等于饿,大小便、湿疹、冷热变化、白天受的刺激、换床、家里来人、妈妈上班、学翻身、长牙,乃至蚊虫叮咬都可能引发夜醒。总而言之,父母要判断清楚宝宝夜醒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