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欺负他 有一个妈妈忧心忡忡地跟我说,她的女儿性格太“包子”,从不跟别人争抢,任何好吃好玩的,只要别人要,就会让给人家。 妈妈担心女儿太善良,会在幼儿园被欺负。 可通过我的观察,觉得那位妈妈的担心其实完全没必要。 那个小女孩是小福气常年挂在嘴边,最喜欢女同学的NO1。 有一次我带小福气去参加她的生日会,进门时候吓了一跳,班上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了。并且每一个小朋友第一眼看到她,就冲上去热情地拥抱她。 小孩子也许无法说清为什么喜欢一个人,但如果有一个性格开朗的小女孩,她对人友善,也愿意分享,又有谁会不喜欢? 有那么多给自己撑腰的好朋友,妈妈自然也不用担心孩子会随便被欺负了。 善良,妈妈只看到它是女儿性格的软肋,岂不知也会成为保护女儿坚硬的铠甲。 从小培养孩子的“向善思维” 那么问题来了,父母要如何教会孩子“善良”? 其实不用教,孩子天生就是善良的。 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历过动荡、贫穷的年代,他们浸润在一个充满爱的,物质丰厚的时代中长大,所以他们更有同情心,会同情弱者,也会爱别人。 比如,走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可见,现在孩子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得多。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小心翼翼地守护孩子的这份善良,并坚定培养孩子向善思维的能力。 向善思维有多重要,我举个例子: 孩子学习在走路的时候,难免会磕磕碰碰,撞到桌椅板凳,如果这时家长采用“打板凳”的方式给孩子“报仇”,就把对待世界的“恶意”传达给了孩子。 让孩子学会了“遇到不痛快就可以去责怪别人”,日积月累孩子就会变得不宽容、富有攻击性。 可如果当孩子被撞到的瞬间,父母换一种做法,先走过去安抚孩子,然后与他共情,告诉他小板凳也会疼,孩子就能把“小桌子被撞到也会跟我一样疼”的同理心,带到与周围其他人相处的情境之中。 这一点,法国思想家卢梭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也有提及,在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他认为,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所谓善良,就是懂得为他人着想 接小福气下英语课时,他说肚子饿。 我翻开他的包,发觉给他带的饼干没有吃。 我问他,肚子饿为什么不吃饼干呢? 他说饼干是榴莲味的,其他小朋友嫌臭,所以他就忍着没有吃。 下雨天不高兴先生被堵在路上,去幼儿园接小福气放学晚了。 看着班里所有的小朋友一个个被接走,小福气紧张得全身都在发抖,只要一有脚步声,他就站在教室门口焦急地张望。 但是当老师准备打电话给我时,他却突然拦住老师说:“不要给妈妈打电话,她在上班,给爸爸打电话。” 明明已经担心害怕得要死,就因为我说过“妈妈可能在开会,所以不要随便给妈妈打电话”,他便愿意站在我的角度,为我着想,一个人吞下了这些担心和害怕。 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已经知道要为他人着想,让我既感动又心疼。 可是我明白,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 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就像哲学家弗洛姆说的,爱邻人并不是一种超越于人之上的现象,而是某些内在于人之中,并且从人心中迸发出来的东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 凭借这种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使世界真正成为他的世界。 所以,尽可能地让孩子保持善良吧,因为善良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欺负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