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开始会发脾气,可能是因为被其他小朋友抢走了玩具,因而生气;可能是因为撞倒跌倒而生气。如果这些事发生在公众场合,父母应该会觉得更加尴尬。为了令孩子乖乖听话,便会用了错误的方法,训斥他们。 美国儿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指出,幼儿在学龄前做出的打、咬、拉扯行为,是每个人在成长发展的必经阶段。随年纪长大,以及开始上学读书,学习到守纪律,他们的暴力行为便会慢慢改善过来。 虽然如此,这并不代表家长可以放任小朋友乱发脾气。因为如果长久下去,或可能变成纵容,不加以纠正,严重起来可以影响他们的性格分展,变得非常自我中心。面对子女动怒、发脾气、鬱手打人时,家长或可以参考以下这些小贴士,尝试作出制止和管教,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1. 先用心倾听 小朋友发脾气时,情绪已经非常不稳定,如果以硬碰硬,只会带来反效果。所以家长要保持平静,先细心聆听他们,表现出关注,先平伏他们的不安情绪。 2. 适当地作出反应 平伏情绪是第一步,控制他们的暴力行为就是第二步。譬如当他们在踢人、打人,家长可以先将他们马上抱离现场,因为必须让他们明白这种行为是不恰当,有需要立即停止的。 3. 陪同他们远远观察学习 有时家长的训话,他们一时三刻未必会听入耳。从其他孩子的行为中学习,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家长可以将自己的子女抱离场,然后陪同他们观察其他小朋友的行为,继而再跟他们作出检讨。 4. 认同孩子情绪 孩子发脾气,就是一种情绪发洩。所以不管孩子是否有错误在先,也要给孩子宣洩不良情绪的机会。家长不妨允许孩子进行一些活动,先表达不安情绪,如在纸上画画、打枕头、被子等。然后家长可以把握适当时机,透过说话、拥抱,作出安慰。 5. 教导他们道歉 发脾气打人、吵闹过后,家长要教导他们负责任,做错事一定要懂得认错。或许他们一开始会有所反抗,甚至心有不甘,但家长要让他们明白道歉是一种有承担的表现。 6. 父母以身作则 家长亦要做个好榜样,让孩子学习模仿。试想想,如果子女总是见到父母因小小事就乱发脾气、动辄就大打出手,长久下去,小朋友又怎会不学坏呢?尤其是幼儿阶段,孩子很容易透过模仿,养成这种发脾气、破坏东西等的暴力行为。 7. 适当的嘉许 当小朋友的行为有所改善后,家长可以予以适当的鼓励和嘉许。当他们受到称讚后,日后会更愿意朝著好的方面去表达情绪,改善乱发脾气的情况。 8. 转移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难以维持一段长时间,大概只有3至5分钟。所以万一小朋友执著在一件事情上哭闹不止,家长不妨可以转移他们注意力,到一些新奇、好玩的事物之上。 9. 藉以测试父母的底线 发脾气的行为有时不单只是表达愤怒情绪,有时候更可能是想测试父母的容忍程度。所以面对孩子发脾气、打人踢人,家长尽可能保持保持一致的反应。如果他们见到父母的反应朝三暮四,或有可能重覆同样的发脾气行为,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10. 做好约定 待孩子平伏情绪后,家长可以跟他们做好协定。要防止他们做出同样的行为,家长就必要先跟他们约法三章,令他们明白再次犯错,就有需要接受惩罚,为自己的行为作出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