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万事万物都有客观规律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跳过”了有些环节或许不是好事。“从专业角度来说,不爬就走的孩子貌似抢了先手,实际上欲速则不达,可能像小鸭子般走路很不稳当,而这个过程可能维持时间较久,而经过一段时间爬行锻炼的孩子,走起来很快上手且步伐较坚定。”中山一院黄埔院区康复科主任王楚怀教授坦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长应该从小就关注孩子的走姿,帮助他们迈出未来漫长人生路最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从专业角度来说,不爬就走的孩子貌似抢了先手,实际上欲速则不达,可能像小鸭子般走路很不稳 ●如何发觉孩子步态异常?专家介绍简易识别小窍门:除直接观察走姿外,还可以看鞋底 ●如果感觉到走路步态异常,且检查确定为受力线问题,可接受专业康复训练及配鞋矫正等措施 “先爬再走”是规律不可投机取巧跳过 父母们先是惦记孩子什么时候能坐,接着是爬,然后是走。然而不少宝宝偏不喜欢爬,肚皮老挨着地,脊背就是挺不起来,后来干脆摇摇晃晃直接学起了走路。对此,不少家长引以为傲,觉得这是孩子聪颖的表现。“都会走了,爬这个过渡阶段还重要吗?” “爬行很重要,对于刚学会走路又不会爬的孩子,我甚至会帮助他们补上这一课。”王楚怀介绍,人类的脊椎发育是循序渐进且需要一步步锻炼而成的,当孩子可以自己坐稳的时候,就意味着脊椎已经发育到可以支撑其独立安坐的阶段;而学会爬行,则能帮助孩子锻炼脊椎弯曲度和腰部肌肉以及身体活动能力;在能完成自由爬行,随意坐躺之后,才是学习走、跑、跳等。他认为,现实观察结果表明:爬得越好,走得也就越好。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一心想着让孩子快快走,很早就用上了学步车。“我们不建议婴幼儿太早使用学步车,因为此时其脊椎发育还不充分、腰力也不太够,如果长时间处于站立走动状态,腿部会过早地长期承受全身重力,对孩子发育反而有影响。” 他指出,不经爬行、早早在学步车里长大的孩子很容易蹬着腿走路,形成的走姿不太自然,且像小鸭子般左右摇晃,容易跌倒。反而是熟练掌握爬行技巧的婴儿,由于在此“过渡期”内他们的头、颈、手、臂、腿、脚和肘、腕、膝、踝关节,及全身肌肉特别是腹肌与胸肌,都参加了活动锻炼,所以再由四肢受力发展为两肢受力时,能平稳顺利地完成从爬到走的过渡。 小时走路“内八、外八”长大易腰酸腿痛 四岁男孩城城属于走路顽皮、老摔跟斗型。但父母观察后发觉,他既不缺钙,也不是故意为之,也没有被小石头绊倒,纯属双脚“内八”,越走越靠里,最后左脚绊倒右脚。无论父母怎么训诫,他都难以改变现状。最后经专业训练矫正以及在鞋底上下工夫,严重“内八”才得以缓解。 “孩子刚开始走路时多少有点lsquo;小鸭子'现象,但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走路时是否手脚协调,如果步态异常,则要考虑排查是否患有脑部疾病;如排除脑部患病,则可能是脚部结构异常或走路方法不对,身体力学线条改变所致,建议从医学康复训练的角度予以及时纠正。” 如何简单有效地发觉孩子步态异常?王楚怀告诉家长们一个简易识别小窍门:除直接观察走姿外,还可以看鞋底。“正常的步态通常产生压力较为均匀,一样来说,足跟、外侧、脚的大拇指的部位受力大,磨损较多,而中间及内侧受力小,磨损较少。如果家长发觉孩子的鞋子内侧磨损也很严重,或者鞋跟两边磨损相差非常大,一边还很厚,一边早磨没了,那就说明孩子走路姿势很成问题!” 专家提醒,千万别忽视了婴幼儿的走路姿势,因为长此以往或影响其日后生长发育,甚至会为其中老年腰酸背痛埋下伏笔。“幼儿走路无论是lsquo;内八'还是lsquo;外八',如果不纠正都可能导致不断跌倒等继发问题,走习惯了还可能影响到脚、膝、髋、肩等部位,以致成年后一走远路就脚痛、头痛或腰酸腿痛。” 此外,走路高一脚低一脚或左右摇晃等,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骨盆倾斜、脊柱侧弯等问题,不但成年后“有碍观瞻”,还会导致日后行动吃力或走久了就身体疼痛。 专家提醒:受力线出问题可逐步矫正 “当人站立时,身体的脚、膝、髋、肩都处在同一条受力线上。而走姿有毛病者,都可能源于身体受力线出了问题。”王楚怀表示,这就是为何此类人群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躺着不痛走着痛的原因。即使进行按摩推拿,也只是一时的“缓兵”之策。 他指出,对于爱穿高跟鞋的女性来说,应该深有体会:高跟鞋虽美观,但走路远不如跟高适中的鞋子,而且脚部容易胀痛,人很容易劳累。“这是因为穿上高跟鞋后,人体重心前移、骨盆前倾,脊柱弯曲增大,腰椎和颈椎受力也更为集中,此时受力线发生改变,使得膝关节软骨磨损加重,相关肌肉紧张所以疲惫感容易产生。”专家表示。 王楚怀指出,无论是婴幼儿还是成人,如果感觉到走路步态异常,久走出现腰酸腿痛不适,且检查确定为受力线问题,可接受专业康复训练及配鞋矫正等措施,假以时日可有效矫正。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可帮助改变受力线的鞋垫或鞋子,但建议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