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爸爸妈妈给宝宝喂奶时,发觉他的嘴巴里长了一些白色斑点,这很可能是得了一种叫“鹅口疮”的疾病。 什么是鹅口疮?鹅口疮又叫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一种真菌)感染口腔黏膜引起的,主要是因为妈妈的乳头、奶瓶或者其他食具不干净导致的。这种病容易发生在 1 岁以内的宝宝身上,如果宝宝营养不良、消瘦或者近期使用过抗生素,那么得鹅口疮的概率会更高。 较轻鹅口疮的表现 如果鹅口疮的程度较轻,宝宝的舌头、上颚、两侧颊黏膜上,局部会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的斑块,不容易被擦掉,即使喂水也不会被水冲走,有时候会被误以为是奶渍或舌苔太厚。宝宝一样不会有其他异常表现,吃奶或进食正常,不会感觉痛。 严重鹅口疮的表现 如果鹅口疮很严重,宝宝的整个口腔黏膜都可能会被白色斑块覆盖,同时还可能会有发热、吃奶哭闹、食欲差、拒食的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鹅口疮可能会扩散到食道或者肺里,引起严重的真菌感染。 不过,大多时候这种病都不严重,只要按照下面的方法护理,很快就能好起来。 如何治疗鹅口疮?如果怀疑宝宝长了鹅口疮,要带他去儿科就诊。当确诊宝宝得了鹅口疮后,一样的治疗方法是用 2% 的碳酸氢钠溶液或制霉菌素涂在宝宝的口腔黏膜上,它们都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 用药注意事项 每天至少擦 4 次,擦药之后至少 30 分钟内不要喂宝宝吃任何东西。一样要擦 7~14 天 ,直到嘴巴里的白色斑块全部消失后,再继续擦药 3 天才能停止,以免复发。如果擦拭超过 7 天,白色斑块依然没消失甚至加重,建议去医院复查。 擦的时候最好家人一起合作,这样更容易进行,比如让宝宝躺下,爸爸固定住他的头,奶奶举着电筒照亮他的口腔,妈妈往宝宝嘴里擦药。擦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以免擦破流血、引起疼痛。 其他注意事项 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的乳头和宝宝的嘴巴可能会交叉感染。如果出现哺乳疼痛、乳头乳晕发痒、裂开或者颜色改变,这些症状预示着妈妈也可能感染白色念珠菌了。这时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在乳头上也涂抹上述抗真菌药物(哺乳前把乳头上的药物擦掉即可)。 长鹅口疮期间,宝宝可能会因为口腔疼痛不愿意进食,你可以用勺子给他喂食或者用注射针筒喂食。 如何预防鹅口疮?为了预防宝宝得鹅口疮,你可以从下面 2 个方面做起: 定期清洗宝宝的日常用品,尤其是奶瓶、餐具、安抚奶嘴、牙胶等这些每天都会放入他口中的物品,每次使用后都应该清洗,并煮沸消毒。 即使宝宝没长牙,也建议每天早晚各给他清洁一次口腔,这样可以预防口腔疾病。你可以在洗干净手之后,在食指上缠上干净的婴儿棉柔巾,蘸取温水,帮宝宝把牙龈、舌头、口腔壁都轻轻擦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