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们为了获取成功,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等待的时间,来不断积累,这是成年人都懂的常识,那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了解这一点吗? 大家都知道,忍耐是我们为了在以后能获得更大收益而常常使用的方法,它也是个体能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心理学中称它为“延迟满足能力”。意思就是,为了获得将来的更大利益,而自己主动延迟或放弃眼前较小的利益。通俗来讲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马上就要什么。 著名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对此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基地内,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就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软糖。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觉:有些孩子只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而另一些孩子则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比如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或唱歌、讲故事……成功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顺利等待了20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 实验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这只初步反映了4岁时孩子在延迟满足的差异,于是研究人员进行了追踪考察,在这些孩子到青少年时期,对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查,发觉:“不等者”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两者学业能力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这就是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又叫棉花糖实验。 从这个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强弱的确与其以后是否能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看到这里,父母们一定急迫的想要知道,如何能够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下面我们就一一道来。
第一,培养孩子的主动延迟满足能力,而不是父母被迫孩子延迟满足。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都是父母作为管理者,逼迫孩子做事。这种方法也许在某些情况下有些用处,但在我们今天所说延迟满足能力方面是起着相反的作用的。心理学家米勒和蕾切尔曾明确表示,当孩子觉得“自己在掌控着延迟的过程”,那么他主动延迟的时间会更长;相反,如果孩子发觉是“外人在控制延迟”,那么他的延迟时间会大幅缩短。这就提醒我们父母,只有让孩子自己学会延迟满足才真正有用。 第二,信任是孩子主动延迟的基本条件,因此3岁以前主要培养孩子的信任感。 凡是听过节目开头实验的父母,注意力一样都会集中在“怎样能快速让孩子掌握延迟满足的能力”上面,常常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就会想:他哭了想要喝奶,我是不是应该晚一些再喂他,这样可以达到“延迟”的目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婴儿期的关键是建立婴儿对父母、对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是孩子发展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石,没有这个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建议有规律的给予孩子满足,在情感上一定要及时充分回应,这是孩子信任父母、学习认识情绪和平复自己情绪的关键时期,打好足够的根基,延迟满足会在孩子心中主动发芽。 第三,3岁以后,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征得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的愿望可以适当延迟满足。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认知水平和情绪控制能力。因此可以逐渐让他们来控制自己活动,尤其是他们喜欢的活动,可以鼓励这种延迟满足。例如,如果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了舞蹈班,就可以告诉他:“每次上课都要认真地跟老师学,这样儿童节演出的时候你就能上台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了。”对于参加了棋类活动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们:“不要着急,一招一招地下,坚持到最后你就是最棒的。” 总之,盲目的想要通过控制孩子行为,来达到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并不是一个好方法,掌握时机和把握要点是非常重要的。经过有意的培养,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掌握主动延迟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