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孩子容易出汗,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平台不少家长留言询问,孩子不同部位出汗,该如何调理?今天,就单独讲讲出汗部位的辨证。 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天气炎热、衣服过厚、剧烈活动等,都能引起出汗。但临床上,有不少家长为孩子出汗来看病,常见问题有: bull; 头上出很多汗正不正常? bull; 手脚出汗一直出汗怎么办? bull; 背部出汗是虚吗? 出汗部位能不能看健康?西医认为,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中医认为,汗是人体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出汗可以维持阴阳平衡,夏季阳气最盛出汗多,冬季阳气收敛出汗少,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生理特点是爱出汗,吃了或喝了热的食物、穿衣服过多、盖被子过厚等等,均会出汗,这些是正常现象。如果在安静状态下,孩子全身或某些部位汗出过多,甚至大汗淋漓,家长就需要警惕了,这种不正常出汗是汗证。 汗液的正常代谢需要五脏六腑的协调运作,脏腑失和会造成出汗异常。因此,如果孩子某个部位异常出汗,就是身体释放健康信号了。 不同部位的出汗,说明什么问题?张仲景在中医著作《伤寒论》中,就详细罗列记载了不同出汗部位的辨证: 1、头汗:指仅有头部的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 “头者,诸阳之会也。邪搏诸阳,津波上凑,则汗见于头也。” 人体经脉仅有阳经从头部循行,头部阳气最足,所以最容易出汗。头部出汗多属于阳证,常见原因有火热上攻、湿热熏蒸、饮食刺激等,比如身体有湿气排不出去,时间久了就化热,结果热也不能发散出去,就像蒸笼里的热气,全部往顶部跑,脑袋就出了很多汗。 简单来说,外感六淫,脏腑不调均可导致头部不正常出汗。 2、手足汗:指仅有手足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 “四肢者,诸阳之本,而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 脾主四肢,手脚经常潮湿多汗的孩子,多是脾胃功能较弱。常见原因是积食化热和脾虚,比如孩子脾胃由于喂养不当,长期受伤,导致脾虚,再受冷感受寒邪,阴寒内盛,阳气弱了固摄能力下降,也会手脚大量出汗。 3、鼻汗:指鼻部持续多汗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鼻为肺窍,肺气宣泄失常,容易表现在鼻部,肺经蕴热,外发于鼻,多汗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这些孩子一样抵抗力较差,容易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发烧感冒等。 4、腋汗:腋下大汗淋漓,常伴手足多汗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是汗液较多的部位,但汗液过多就需要注意,通常心气不足,汗液外泄所致。比如孩子压力大,思虑过重伤及心脾。腋下经常出汗,皮肤又比较娇嫩,孩子容易长痱子。 孩子体质特殊,每个人的出汗部位可能都不同,有些孩子可能会脖子出汗、背部出汗、前胸出汗...或者是有几个部位均出汗较多,很难去逐一辨证。中医在治疗不同出汗部位的汗症时,往往不单纯拘泥于发汗部位,而是考虑辨证虚实,从整体去治疗调理。 如何调理孩子出汗异常?孩子汗证,最常见的表现是自汗和盗汗。 自汗:清醒情况下,孩子在安静状态下不明原因的大汗不止。 一样来说,自汗多为气虚不固,重点是健脾益气,调和营卫;平时不要吃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损伤脾胃,应该多吃有健脾功效的食物。 盗汗:入睡后,汗液像盗贼一样跑出来,浸湿了衣服、被单,醒来时汗止。 盗汗多为阴虚内热,需要滋阴降火。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孩子盗汗多为积食造成,食物无法消化,积热化火,逼迫汗液排出体外。这种孩子的头额、心胸、四肢多汗,伴有口臭、会有便秘或腹泻、或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等积食表现,要消食化积为主。 引起自汗和盗汗的因素很多,多由脾虚所致。《黄帝内经》中进一步指出“人之所以汗出者,皆出于谷,谷生于精”,“汗者,精气也”。“精”是指津液,汗是津液代谢的产物。津液靠脾运化传输水谷精微而成,如果脾运化失常,津液排泄不正常,孩子就出现汗证。 因此,自汗、盗汗的孩子,首先要调理脾胃。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出汗异常就是虚,赶紧进补,其实孩子出汗有虚有实,要辨证治疗:积食导致的出汗是实汗,要及时消食导滞,才能强健脾胃,孩子消化没问题时,再给孩子健脾益气,才能有效改善体虚。 食疗:自汗 黄芪红枣汤 材料:黄芪15克,红枣5枚。1人份。 用法: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以上。每日1剂,分2-3次服用,食枣喝汤,每周两次。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年龄:3岁以上辨证合适用。蚕豆病可以用。 食疗:盗汗 红枣浮小麦茶 材料:红枣5枚,浮小麦25克。1人份。 用法:红枣切片,与浮小麦煮水,去渣代饮,分次服用。也可反复开水泡饮。 功效:治疗小儿夜间出汗,每日经常饮用很有效。 适用年龄:3岁以上辨证合适用。蚕豆病可以用。 羊肚粥 材料:羊肚1只,大米60克。2-3人份。 用法:加水共煮粥,煮后加入花椒、姜、葱调味,分数次食用,连用3日。 功效:治疗小儿脾虚自汗、阴虚盗汗。 适用年龄:3岁以上辨证合适用。蚕豆病可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