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也许有人会说:有钱任性,也许有人会说:钱没用在正道上,更多的家长应该会说:这样做只会害了孩子。 是的,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莹莹的父母白手起家,过上了富人的生活,由于两个人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便将高学历的梦想寄托在两个孩子身上。只要和学习相关的,想着法子给钱奖励。 今年高二的莹莹在父母的要求准备出国留学,爸爸拿钱给她砸培训班,第一次雅思成绩只考了5分,这样的分数就算去了国外也只能是野鸡大学,爸爸觉得这样的大学会让自己很没面子,继续砸钱培训。 莹莹妈妈那就更加夸张了,只要莹莹背出一个英语单词就奖励50块。听到这,正常人都会说:学习是孩子的事,和我们、和钱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家庭不仅仅祸害了莹莹一个孩子,莹莹还有个弟弟,康康更是鲜明的土豪富二代的杰出代表。 康康和表哥家丁丁是同班同学,因为丁丁成绩优秀,而康康在班上永远稳定在倒数前三,于是康康的爸爸便想方设法地让康康和丁丁成了朋友。有一次丁丁质疑了康康的观点,十岁的康康随口就说出:“你这个穷鬼,凭什么这样说我”。
你有钱,难道别人就没有话语权了吗? 你有钱,就可以随便践踏别人的尊严吗? 咋们人穷志不穷,穷怎么啦?那也是活得有骨气、有尊严的。从那以后丁丁没再和康康做朋友了。 心理学家雷珀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他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分成两组,他对一组说:“画得好就给奖赏”,然后对另一组说:“想看看你们的画”。结果三个星期后,第一组的孩子们大多不情愿主动去绘画,兴趣也明显地降低了。而第二组的孩子却一如既往地积极绘画。 Q: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A:心理学家表示,奖赏可以强化某种良*行为,直接驱使他们去做某事,但是渐渐地它会让人只对奖赏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失去兴趣。
莹莹和康康的父母,一味地用钱来奖励孩子,已经扭曲了她们的价值观。莹莹对背单词就有钱拿的兴趣已经超出了背单词学习这件事了;而康康从小在优裕的家庭条件中长大,他甚至觉得有钱就是王道。在孩子的教育上可不是光靠钱就能砸出成绩来的。 如果不用心,就算是亿万富豪也养不出好孩子。 而用心了,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也可以很优秀。 物质上的奖励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管用,学习本身就有乐趣,就有压力,家长的态度,老师的态度,同学的态度,还有自己成长的本能,这一切都会推动他去学习,奖励只不过是事后给他的一个肯定而已。 奖励就像一条绳子,拉着孩子往前走,也许刚开始走得快一些,可是一旦绳子断裂或丢掉绳子,那么孩子便立即没了前进的动力。所以,奖励看似是种动力,实际上却是种隐患重重的负能量。而最好的方法则是:以兴趣引导孩子,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和做事,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最后,即使我们很有钱,那也要告诉孩子:钱是爸爸妈妈的,和你无关。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获得表扬或者批评,也与爸爸妈妈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