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教育正文

孩子犯错,你真的会惩罚吗?

举报/反馈

很多父母都认为,西方人的育儿观就是“放养”。可仔细想想,哪个孩子不是父母教育出来的?“养不教,父之过”是中国古训,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语出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可见,无论哪国哪朝,教育孩子都是父母天经地义的责任。西方孩子犯了错误,照样也会被惩罚,只不过,惩罚的方式和态度与我们有些不太一样。

  有奖就必定有惩,惩罚是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谁也不想养出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只要惩罚运用得当,就可以帮助孩子懂得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只是,我们真的会惩罚孩子吗?

孩子犯错,你真的会惩罚吗?

  设定规范

  幼儿园老师向我反映,熊壮壮最近经常打小朋友。情况基本一致,都是小朋友无意中碰了他、撞了他,他便以拳脚回应人家。

  回到家后,爸爸批评他:“你不能打小朋友啊!这样做就不是好孩子!”熊壮壮不服:“他们先招惹我的!”

  我制止住孩他爸,问熊壮壮:“是不是今天乐乐搬小椅子碰到你了?”他点头称是。我又说:“那我觉得他肯定不是故意来碰你的,他只是不小心,你就把他打哭了,他多委屈呀!”

  熊壮壮有些迟疑,但还继续嘴硬:“他就是故意的!”

  “你怎么知道他是故意的?”我的语气严厉了一些,他不吭声了。当然,我也清楚,孩子有些时候的确分不清小朋友是故意还是无意的,所以,我接着说:“今天老师已经批评过你了,我就不再多说。但我以后不想再听到你打人的事情发生,如果你分不清小朋友是故意还是无意的,我可以告诉你。”接着,我和他模拟了几出小朋友之间发生纠纷的场景,他犹如有些明白了。

  几天后,我再问熊壮壮:“这几天跟小朋友友好吗?”

  他说:“好着呢!”

  “那人家要是跑过来把你撞了呢?”

  “我就说,你小心点!他应该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

  这件事让熊壮壮知道了一个行为规范:如果别人只是无意中伤害你,你就不能去伤害对方。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由父母为孩子设定行为规范。父母应该了解孩子不当行为的背后所隐藏的情绪,比如有的孩子摔玩具。然后,再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是不适当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并指导孩子思考一些比较适当的方法来处理负面的情绪。

  规范的“三区段”

  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能够被接受的。因此,父母的职责是对行为设定规范。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和社会的价值观给孩子立规矩,可考虑使用“三区段”方式:

  绿区:是被认可及合适的行为。这是我们要求孩子采用的行为、允许孩子去做的行为。

  黄区:是不被认可的不当行为。但是,由于特殊的理由也能被容忍。比如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可以睡懒觉、在周末的晚上可以多看一会儿动画片。

  红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行为。包括会危害自身或他人幸福的行为,也包括不法的、邪恶的、不道德的和其他不被社会接纳的行为。

  在对不适当的行为设立限制时,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遵从或违反了这些规定的后果。良好行为的后果可以是正面的关切、歌颂、特权或奖赏,不良行为的后果是不予关切、特权的丧失或没有奖赏、

孩子犯错,你真的会惩罚吗?

  全家遵守规范

  我们定下了孩子的行为规范。当然,这个规范要基于爱,要合理,要让孩子能够看明白,而这些规范通常指的就是“家规”。

  朋友的儿子两岁了,能上餐桌吃饭了,于是她就要求他:“在吃饭时,不准随便离开餐桌,不准玩玩具,但可以坐着不吃。”作为规则,两岁多的孩子应该能明白了,至于合理与否,朋友的解释是:“不吃只会影响到他自己,而离开餐桌、玩玩具,我们就得管他,影响了我们正常进餐。我就是要让他从小明白,你可以影响你自己,却不能影响别人。”

  规则定好了,便要求所有照顾孩子的人都去遵守,否则,一看见孩子不吃饭,奶奶就急着去喂,那么孩子又怎么能接受和适应这个“家规”呢?

  违反规范就惩罚

  当孩子违反规范时,便要受到适当的惩罚。运用惩罚的方法时,必须注意下列几项:

  1. 在不当行为发生时,当场予以批评

  也就是说,对孩子犯错一定要“抓现行”,越小的孩子越应如此。否则,等你什么时候想起来再去批评孩子,小孩子也许已经忘了他干的坏事,而大孩子则已经想好了应对你的“策略”。

  2. 要说明行为不当的理由和后果

  到底是违反了规范本身,还是其他超出“家规”范围之外的、不能被接受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后果,都需要给孩子讲明白。

  3. 不宜采用“比较式”批评

  也就是说,少说“小明都不睡懒觉,你为什么还睡呀”之类的话。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家庭环境也不同,这样的比较常常有失公允。

  4. 不要批评孩子不会做的事情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学习中,孩子半天学不会,父母就容易说出“你怎么这么不认真”之类的话,其实孩子未必是不认真,只是暂时学不会而已。

  5. 不要借助他人的权威来批评

  “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明天我把你的表现告诉老师去。”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看出你的苍白无力,他才不会怕你呢!

  6. 批评要简明扼要,一语中的

  有的父母长篇大论说了一车,孩子也没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孩子还没有那么缜密的思维来消化你的论述,最好的办法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到底哪儿错了、为什么错。

孩子犯错,你真的会惩罚吗?

  正确运用惩罚手段

  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暂停”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不端的后果。正确使用的方法是,孩子被短暂地隔离,不得与同辈及照料者有正面的接触。假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孩子停止不当的行为,然后平静下来,并有一个比较正面的的新开始。

  很不幸的是,太多家长和照料者都不会正确地运用“暂停”,他们除了隔离,还加上粗暴的言行,让孩子感到被排斥和被侮辱。这种损伤人格的做法,其实并不会带来多大益处。

  另一个家长常用的惩罚手段就是打一顿。许多打孩子的父母解释,他们这样做真的很见效,孩子立刻就老实下来。其实,许多孩子正是为了避免皮肉之苦才遵从父母的。这种责打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能马上见效,却葬送了教导孩子学习自我控制及解决问题的机会。

  另外,打孩子还常常会造成反效果。因为它使孩子感到无力、不公平,还有可能怨恨父母。在挨打之后,孩子思考更多的是报复,而不是自我改进。还有挨打之后羞辱的感觉,也可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或者计划如何避免在下次再犯时“被逮到”。

  惩罚时父母的态度

  在惩罚孩子的时候,父母最好的态度是处之泰然,是平静的、不动怒的。愤怒的父母会教导出愤怒的孩子,安宁的父母才能教导出安宁的孩子。

  任凭孩子大叫大嚷,妈妈还是可以继续抱着他,轻轻地拍拍他,使他明白,受惩罚时妈妈仍是爱他的。但是,请不要给孩子太多关注,这样他才会明白,不守规范是不会得到额外的注意的。

  惩罚后切勿翻旧帐

  惩罚完了,孩子静下来了,父母仍是那么平静,一切便可继续。如果父母对孩子有持久的不满情绪,时不时就提起这档子事,那么孩子也会持久地不高兴。

  请记住,惩罚的目的绝不在于发泄成人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而在于帮助孩子明白正确行为与越轨偏差行为之间的分别,帮助他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并且不需要外在监督就能自重、自持与自律。

  灵活应对孩子的反应

  孩子对于惩罚的反应很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不爱说话,当然也不会哭闹,但是他们对于父母说的话或做的事极为敏感,而且深受影响。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最好去多了解他们,而且尽量少惩罚他们。

  有些孩子被责备时可能会一直号啕大哭,并发誓再也不敢了,这样看来,必要的惩罚对他们确实有效。

  在惩罚那些任性、倔强的孩子时,他们可能会反抗。要管教这类孩子,最好避免硬碰硬或长期对抗,只要简单扼要地指出他们哪里做错了就可以,然后让他们参加一些活泼好玩的活动,尽快转移掉他们的注意力。

  惩罚,要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下,允许孩子保留他们的自尊及权利。当孩子能明白家长设定的规范、同时又有控制自己的概念时,他们从小就不那么容易犯错。

上一篇:宝宝出牙晚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面对“问题疫苗”的恐慌,身为一个普通妈妈到底能做什么?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最有气质的男孩名字 聪明可爱的

宝宝消化不良怎样添加辅食

一受挫就跳楼,孩子脆弱的生命到

早产宝宝喝母乳好还是配方奶好?

推荐阅读

抱怨型性格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这样会害孩子一生

给孩子换幼儿园好不好?秋季开学换园利弊

小孩喜欢反复自言自语 其实喜忧掺半要理智判断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