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通常会用三种方法,即权威法、建议法、解释法。 但往往在具体的养育过程中,父母并不是自始至终都只使用其中的某一种方法,也常常会打出组合拳,让孩子们眼花缭乱。 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对这些管教方法会变得“耐药性”越来越强,此时父母也需要寻找到另一种更有效率的管教方法——“问题解决法”。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传统的三种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哪些优缺点: 权威法: 这是在孩子小时候最简单粗暴且管用的方法,通常是短期效果非常显著。 你想啊爸妈一副要揍你的样子,你还不认怂!缺点就是,这样的环境成长的孩子,容易产生攻击性,而且这样的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就不一定听话了。 这也解释了,喜欢使用权威法的家庭一到孩子青春期时就会变得有些失控。 建议法: 孩子按照父母的建议行事,做事自然更快更好。但这样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父母永远在代替孩子思考,并没有在问题中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是直接给出了答案,久而久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变得理所当然。 解释法: 母跟孩子解释一些事为什么要做,一些事为什么不能做,这种方法看上去很得体,但是,各位家长们,你们太高估你们家孩子了,你以为熊孩子全部能听懂吗,no!而且你每次都唠唠叨叨说一大堆,你觉得你的孩子愿意听吗,no!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表达、进行操纵,孩子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局限性很明显,而默娜舒尔博士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的“问题解决法”则是让父母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行动。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给大家讲讲“问题解决法”是如何帮助父母和孩子的,各位父母可以体会一下与上述方法的区别。 例如,在妈妈遇到孩子想买个新玩具时,用“问题解决法”的正确做法如下: 1、理解孩子,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妈妈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非常想买这个玩具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想要吗?”这样孩子就会给出一些解释,比如说自己喜欢,比如说自己没有等种种理由。 这样的做法是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他的,这样孩子也就有了继续和父母谈下去的意愿。 2、引导孩子理解他人或父母本身的感受,并且了解行为的后果。 当孩子表达完自己的喜爱之情后,妈妈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进行引导。 例如: “家里不是还有玩具吗?” “这个玩具价格你觉得贵不贵?” “妈妈的本月支出已经按照我们的计划用掉了,暂时没有余额可以用,你觉得呢?” “如果买了玩具,可能我们近期就没有多余的钱去看电影了。” 等等一些问题来引发孩子的思考,通过这些问题孩子会发觉原来自己已经有许多玩具,自己不仅需要考虑到自己想要的愿望,还要考虑到这个玩具现在买是否合适,买了之后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后果等等。也就让是否买这个玩具变得可以商量。 3、最后帮助孩子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妈妈可以在这时对孩子说:“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等到下个月支出有余额时就可以买了。”或者让孩子提出一些其他合理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孩子暂时得不到玩具的难过心情,还帮助他学会了“等待”,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生能力。 通过以上例子,大家可以鲜明地看出,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主动思考与行动,避免了常见方法简单粗暴的局限性。 在接下来的节目里,我们还将继续和大家解析“解决问题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