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杨痛失“金牌”,隔壁澳大利亚运动员霍顿说了两句不好友的话,媒体觉得特别刺耳,愤怒地要揪他出来道歉。 孙杨夺金,皆大欢喜。媒体第一时间发来喜报。霍顿讲的那几句难听话,估计就“呵呵呵”了。
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昌明,民智开启,但国人对于第一的追逐依然乐此不彼。 讲真,自己有能力争取时,谁不想得第一? 可问题是,第一只有一个,且只能一时。 而人生却是条未知的漫长旅途。 2、 小福气两岁时,早教中心举办唱歌跳舞比赛。 要求不高,只要小朋友能上台,唱几句或是扭动几下身体就能晋级。 以小福气平时的表现,上台露一手绝对没问题,老师对他也寄于期望。 他出场那天,小舞台底下围满了人,小朋友、家长们都坐在台下眼巴巴地瞪着小福气。 音乐响起来,他却一句也唱不出来,只会站在台上傻乐,接着便在小舞台上不受控制地东跑西巅,表情里夹杂着一种害羞的懵圈。 台下的家长大笑起来,小福气以为是大家给他的鼓励,也跟着笑得花枝乱颤。 当天所有参加比赛的小朋友,只有他一个没有拿到晋级牌。 我本来特意在台下给他录影,后来也渐渐脸上挂不住。 不过,好在我的初衷并不是想培养一个影视歌三栖明星,所以对于他舞台表现欠佳的结果,心里纵有小小的难堪,也只是短短的一瞬。 3、 孙杨说,伦敦奥运会400米决赛前,走进场的他看到看台上的父母,当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就算是死在水里,也得把这块金牌拿下来。(援引媒体报道) 所以他拿了银牌会抱着记者泣不成声,可见压力的来源不仅是他自己,还有父母,以及身边千千万他认识或不认识的陌生人。 因此我特别庆幸,小福气当时想去表演真的只是为了“我喜欢”,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有着竞争意味的比赛,也不知道要给压力,让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 他不懂,如果表现不好,台下的人笑话他,他和我都会没面子。 孙杨一点也不矫情,因为他痛哭的眼泪是真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个艰难卓绝的日子,不亲身经历根本难以想象。
霍顿这样的外国运动员征战奥运,首先是为了自己,而我们的孙杨,以及前赴后继的孙杨们,要把国家、集体、家族的荣誉都统统背在肩上。 他们太累了!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41岁的体操奶奶丘索维金娜,她7次征战奥运,完美演绎了从为国家为孩子到为自己奋斗的整个过程。
4、 小学时,有个女同学数学考了99分,放学后一个人闷闷不乐坐在教室里哭。老师问她怎么了,她说爸妈说这次没考到100分就不要回家。 那个女同学,平时成绩已经很好,但显然还是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她请老师帮她改分数,老师没答应,但还是很贴心地在试卷上写了一大堆表扬的话。 那时我默默看了看自己地试卷,心想如果我这样的孩子生在那个女同学家,估计是会被活活打死吧。 中国人多,中国的小孩生来就会被告之,要赢要得第一名才有机会活下去,于是他们身不由己地投入到各种不同的比赛之中,升学、运动会、奥数、机器人大赛…… 所有的经验都只教会了要怎么去赢,而原本那些快乐的事情,比如游泳本身的乐趣,学到知识的成就感,在这一前提下都变成了一种“向死而生”的折磨,夹杂在赢的过程中的全是苦痛挣扎。 5、 小福气第一次登台之后,老师特地来找我说明情况,觉得当时没给小福气一个晋级牌鼓励一下有点抱歉。 我倒觉得没什么,心里很释然。 当初他说想唱歌,纯粹是因为想体验一把拿着话筒唱歌的感觉。 虽然他的第一次舞台经历以失败告终,至少他的目标达到了。 没有唱完一首歌,没有晋级,可能是个遗憾,但他敢于站在那么多人面前介绍自己,表现自己,并且台风稳健,已经发挥出了平时的水样。
相反,如果因为我的患得患失,一而再地强调他的失败,反而会让他从此失去拿起话筒唱歌的乐趣。 说不定,他会从此害怕舞台,不再敢随时秀一把,这才是最大的得不偿失。 虽然在所难免,我还是希望小福气能够尽量躲开一些不必要的竞争所带来的伤害,比如朋友圈拉票,比如他玩得正嗨,却大吼一声,“你输了,怎么这么蠢,真是个废物!” 6、 赢固然重要,因为每一次的赢都不容易,它需要孩子拼尽全力。 但除了“赢”这个结果,还要让孩子尽可能体会带来这个结果的过程。 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我本可以”,而是“你没尽力”。 奥运赛场,哪一个运动员走到这一步不是经过了千挑万选。 可只要真的是用尽了自己的“洪荒之力”,那每一个成绩都值得肯定。
孙杨夺金,我们高兴,孙杨拿银牌,我们一样也为他鼓掌。
那天表演之后,很多人都记住了小福气的名字,他变得像个真正的小明星一样,时常有家长来逗他玩。 私下里的他,仍会随时愿意根据自己的心情自编自唱。 至于那段录相和照片我会一直保留着, 以后当作“童年趣事”放给他看,也是极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