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安是个聪明的小男孩,可是从小体弱多病,因而家长对他的关注和照顾都很精细,这也娇惯了他的坏脾气。 因为他一发脾气,大人就以为他身体不舒服,立即问寒问暖。3岁以后,秋安的体质增强了,不常生病了,可是他爱发脾气的坏习惯依然如故,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哭闹。爸爸妈妈耐心地对他讲道理,可根本就不管用,眼看着人小脾气大的儿子却束手无策。 珍宝为什么会发脾气?世界上有很多心理学派都在苦心孤诣地解读珍宝心,面对同一个现象,各派心理学的解释差别非常大。 比如秋安的坏脾气现象,如果用以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学解释,是秋安的早期生活经验中压抑了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于是形成潜意识支配着珍宝的行为,使其与正常行为有比较大的差别。 如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解释,是秋安的现在生活环境中存在不良刺激,诱发他产生了发脾气这样的不适宜行为。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看来,一切行为的产生,不管是适宜行为还是不适宜行为,都只有一个公式:刺激→行为。 这就是说,只要有一定的环境刺激,就会产生一定的行为,而且如果行为出现了问题,行为主义心理学不追问过去是怎么回事,只考察当前的环境状况,并从改变当前环境着手改变儿童的行为表现。可以说,在所有解读儿童行为神奇的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原理是最简单的,只有上面所说的一个公式。这对于心理发展还不完善、个性性格倾向还不定型、在很多方面还具有动物特征的婴幼儿来说,确实比较具有说服力。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看来,秋安的不适宜行为——发脾气,是受了不良环境刺激——家长对他的关注和照顾都很精细——诱发的,于是,就从改变这个不良刺激环境入手来“扳正”秋安。怎样改变珍宝的坏脾气经过求助于专业人员,秋安的爸爸妈妈改进了教育策略。每当秋安发脾气的时候,就说:“你可以发火,但是你必须到自己的房间里去。” 秋安的儿童房没有危险物品,而且光线、通风都很好。秋安一发脾气,父母不责怪也不费口舌讲道理,果断地把他领到他自己的房间里。房间门可以关也可以不关,这个权利交给儿子把握。训练了一段时间,秋安发脾气的场合就固定在自己的房间里。这一行为稳定以后,爸爸妈妈提出了更高的条件。以后发脾气不但只能在自己的房间,而且时间也受限制。 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发脾气的时间,分别是10:00-10:30和14:00-14:30。如果秋安能达到这个要求,就进一步限制发脾气的时间,一天只给一个时间段让他发火。渐渐地,秋安动不动就发火的行为少多了,性格倾向获得了改善。众所周知,珍宝越小,抽象思维水平越低,越是“不可理喻”。如果小珍宝有了不良行为习惯,用讲道理的办法让他改掉,几乎是“对牛弹琴”。而上述教育程序操作起来很方便,也没有太多深奥的道理,就是一步一步地向珍宝提要求,渐渐改变了他的坏脾气。这里面的关键是设计这个程序。这是一种什么程序呢?——区别强化程序。珍宝不良行为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寒,矫正起来就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区别强化程序就是用来改正珍宝积重难返的坏习惯的。这种坏习惯要想一下子抛弃,不但实施起来不容易,还容易引起珍宝的消极反应,比如挫折感、焦虑感和紧张情绪。秋安的父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时间内容忍儿子的不良行为,最终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是很有效的改变行为的程序。这种以减少或最终停止不良行为的教育程序叫“区别强化”。上述案例就属于这种强化。秋安发脾气先后经过四次可接受范围的调整:第一个范围是:“你必须到自己的房间里去。” 文/晏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