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孩子是脾胃虚寒?脾胃虚寒,是指孩子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案例中的孩子多个表现可以印证这点。 脸色黄: 案例中的孩子脸色微黄,是脾胃虚寒的一种表现。胃属阳,主受纳腐熟;脾属阴,主运化水液与食物。脾胃就像滋养孩子生长的土地一样,通过消化吸收食物濡养着身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于脾属土,在五色中对应的是黄色。因此,孩子脸色黄而不润,多为脾虚导致运化失常,水谷、水湿不化所致。 鼻梁有青筋: 鼻梁有青筋的孩子多半脾胃受伤,《幼幼集成》中就指出:“山根,足阳明胃脉之所起。大凡小儿脾胃无伤,则山根之脉不现。” 足阳明经简称胃经,起于鼻旁,左右相交于鼻梁上端凹陷处,而青色多属于寒证。如果孩子鼻梁山根处有青筋,就表示孩子脾胃受损了,很有可能是脾胃虚寒导致。 大便臭绿色: 除了初生婴儿的胎粪,呈浅绿色或黄褐色之外,添加辅食后的孩子正常便便应该是金黄色,大点的孩子可能和成人一样为浅棕色,干湿适中。 案例中的孩子大便经常干燥,臭,呈绿色,排除偶尔吃了带颜色食物引起的异常,可能是脾虚,消化能力差。大便干燥臭味,也进一步说明肠道功能不足,很可能是吃太多脾胃无法消化,造成积食。 舌苔厚: 观察舌可以了解脾胃消化情况,正常的孩子,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如果舌苔由薄转厚,提示孩子可能积滞加重。 脾能运化水湿,脾虚会导致水湿代谢障碍,表现为头身困重、大便粘腻、口淡、舌苔厚等症状。案例中的孩子舌苔厚,很可能就是长期吃太多不消化,反复积食损害了脾胃。 除了上面这些症状,脾胃虚寒的孩子还可能有食欲减退、腹胀、大便稀溏等脾胃不调的症状;脾主肌肉,脾胃虚寒的孩子会肌肉松软不实;由于脾阳虚,孩子还有阳气不足的表现,比如:畏寒怕冷、喜热饮食、精神不振、手足不温等;性格多沉静、内向;容易生病等。 脾胃虚寒的孩子,如何调理?我经常讲脾虚,有些家长不以为然,觉得只是脾胃,并不重视,其实脾虚会影响肝、肾、心等其他脏腑的失调,引起全身疾病。 调理身体,首先要调理脾胃,养护孩子的阳气,身体抵抗力增强了,孩子才能少生病、不生病! 1、做好保暖,避免受寒。 寒冷会伤害脾胃阳气,比如孩子吃寒凉食物,刺激胃酸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受到影响,造成消化不良,长此以往损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的孩子,饮食要忌食过多生冷,四季都要避免感受外部寒邪,尤其是要避免夏季长期呆在低温空调房,孩子睡觉肚子上要盖小被子,以免受寒。 2、及时助消化,避免积食。 脾胃虚寒的孩子,承受能力有限,孩子一旦吃太多,脾胃会高负荷运转再次受到损伤。家长每天要关注孩子的消化,用“10秒判消化”来判断孩子吃的是否合理,消化不好就及时消食导滞,消化好时就健脾益气。儿童脾胃课里是讲的最系统最详细的,具体操作手法,家长要认真听、反复听,要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儿童脾胃课是一定要认真学习的。操作起来,其实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饮食调整,提高孩子抵抗力绝对不是吃保健品或者用药。 3、饮食调养,健脾养胃。 脾胃虚寒的孩子,关键靠日常饮食来调理,强健脾胃,温阳补气。 孩子消化能力较差,饮食宜细软、易消化,可少食多餐,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果食物过硬、过多,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 同时,可吃温阳益气的食物,比如黄鳝、韭菜、茴香等,在烹调时加入辛温的葱、生姜及胡椒等调味;孩子消化没问题时,根据食疗方来健脾益气,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4、小儿推拿是很好的辅助方法。 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功能,还有清胃经、补脾经等,做推拿的同时可以跟孩子聊聊天,是个不错的亲子交流方式。 按揉足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