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3-9岁孩子父母的需求点时,一位妈妈列出的一个需求点引起了我的兴趣。 她说,希望她的孩子能有一个信仰。 “信仰”这个词,听起来挺玄,而且如果要问,有信仰的孩子是什么样,可能一时之间很多爸爸妈妈都没办法很好地描述出来。 关于“信仰”,电影《血战钢锯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它取材于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信仰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叫戴斯蒙德·多斯的美国小伙子,报名参军却不愿意在前线举枪射杀任何一个人。 因为他坚信夺取人的性命,是对他信仰的宗教最严重的亵渎。 为此,他不被他的长官及战友们理解,甚至遭受着排挤,被送上军事法庭。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军医来到前线,当他所在的连队伤亡惨重,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他一个人坚守在阵地,一次次冲入枪林弹雨,不停地祈祷,乞求自己可以能再救一个人。 在那场战役中,他不愿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前后一共救下了75名受伤的战友,甚至还包括几个日本兵。 后来,大家都被他的信仰所折服,接纳并尊重了他的信仰,最终他们的连队奇迹般的夺下了失守的阵地,取得了胜利。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原来一个人的信仰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信仰? 信仰很容易让人与宗教联系在一起。 比如电影《血战钢锯岭》里,主人公多斯的信仰是圣经,那是因为他妈妈是虔诚的教徒。 但其实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表现方式,信仰也可以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关于信仰的演讲,他说信仰就是“你坚定地相信一个人或一件事”。 比如,你手里握着一枚石头,在别人看来很普通,但你就是相信它能带给你无穷的力量,那么当你握着它的时候,你就真的会充满勇气,这就是最简单的信仰。 如果还是觉得“信仰”很玄妙的话,那换成“信念”可能就比较好理解一些。 所以,父母在希望孩子有信仰的时候,也不一定非得让他去信仰某一个宗教,而是要给他一个坚定的信念。 比如让孩子相信“无论我做了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我”。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如果你能让孩子们坚信,父母会永远爱TA, 那么他犯了错会有勇气向你承认,他有秘密也愿意跟你分享。 将来,无论他遇到了什么挫折困难都会坚信,至少这个世界上还有爸爸妈妈会理解我,帮助我。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信仰,那信仰可以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呢? 1治愈原生家庭的创伤 想要治愈原生家庭的伤害,让自己拥有一个信仰是很好的方式。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主人公多斯就来自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 父亲有严重的酗酒和暴力倾向,经常打骂他和弟弟,还有他们的妈妈。 在这样的家庭中,多斯也深受影响,有一次跟弟弟玩耍打闹的时候,拿砖头打破了弟弟的头,差点失手打死弟弟。 而他之所以不愿意拿枪,也是因为他无法忍受父亲对母亲的殴打,夺下了父亲手中的枪,还差点射杀了他。 但他立即意识到,以暴制暴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发誓不再碰枪。 当多斯拥有了坚定的信仰之后,他与父亲也逐渐达成和解。 他被送上军事法庭的时候,父亲为了帮助他,再次穿上一战老兵的制服,想尽办法去说服法庭接纳他儿子的信仰。 2让孩子拥有比常人更加坚韧的意志 因为执著于自己的信仰,人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注定要比常人经受更多的打磨。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多斯就因为不愿拿起枪,而遭到了人生最大的挫折。不但被同伴排挤被长官刁难,还被送上军事法庭,并将以此为由赶出军队。 但多斯依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一次次经受住了考验,并用自己的勇敢和虔诚激励了他的伙伴们。 所以,当他未婚妻送给他的《圣经》在战场上丢失时,他的战友竟冒着生命危险去替他找回来。 3让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因为坚定地相信着什么,所以在孩子的价值观里,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孩子会不停地考虑,如何一直保持做对的事情,并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这样无形中就给孩子规划出了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 据电影《血战钢锯岭》中的主人公回忆,他小时候是上的是教会学校。 有一次,轮到了他清洁教室,但他急着回家,没有好好清洁黑板擦。 他的老师凯特曼小姐发觉他在偷懒,于是对他说:“戴斯蒙德,无论任何事情,如果你用不认真的态度对待它,那么做这件事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他听后觉得很惭愧,然后很认真地把黑板擦清洁干净。 老师所说的话让他终身铭记,无论在工厂还是军营,这句话一直鞭策着他。 回观我们自己,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们所拥有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都相差不多,之所以有的孩子会走得更远一些,表现得更出色一点,可能就是因为在他们心中始终坚定地相信着什么吧。 张信哲有一首叫《信仰》的歌,歌词里说:我爱你,是多么清楚,多么坚固的信仰。我爱你,是多么温暖,多么勇敢的力量。我不管心多伤,不管爱多慌,不管别人怎么想,爱是一种信仰,把我带到你的身旁……” 我想,这段话用在孩子们身上也同样的适用。 如果成长是一条未知的路,那么信仰就是这条路上不灭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