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很多家长都只是督促子女好好学习,同时也把这些,认为是家庭教育之第一位的职责。 所以学龄期的儿童苦不堪言,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补习班。
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成绩)状况常常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 在家庭中,多见的情况是,家长对子女有意识的家庭教育往往把精力毫无保留地放在子女学习活动的管理上。 不少家长忽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他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督促子女背课文、做习题方面,而极少关心或无暇顾及孩子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 最近一条新闻就是关于英国乔治小王子所上的学校,这个学校每天只教孩子一件事,就是“善良。”
善良,意味着尊重他人 小王子的学校领导举例说,善良意味着,孩子们不允许拥有最好的朋友,而必须跟所有孩子都成为朋友。 听起来有点夸张:作为一个有正常情绪的人类,怎么可能喜欢所有人呢! 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必须在行为和礼节上,对他人表现出接纳和尊重。 他们认为精英教育,除了让孩子获得杰出的成绩,最重要是让他们学会接纳别人,尊重他人的不同。 学会在礼节上尊重别人,自己的世界才会变得宽广。 善良意味着尊重自己,敢于表达意见 英国的这个理念,跟中国不太一样。 传统中国文化评价一个人善良,往往是说这个人懂得隐忍,即使有想法,也不会当面说出来,而是藏在心里。 但英国人(以及美国人)不是这么想的! 他们认为,善良的前提是不冒犯别人,也不委屈自己。 他们鼓励有意见要说出来,有效展开沟通,这样才能增进了解,分享智慧,让一段关系、一个家庭或一个组织良性发展,减少问题,彼此都开心满意,效率得到提升。 善良是一颗美好的内心,但更是一项高级的技术 英国的善良教育背后,是关于公民素养的一系列技术培训:包括安全常识、沟通技巧、尊重手段等等。 中国的文化是指向内心的。所以,我们关于善良的教育,往往倾向于注重内心的修为。 而西方文明是外向的,他们认为人在面对世界时,需要寻找恰当的解决方式。 作为对照的方面,我们家长更应该为孩子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