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比较敏感,他们通过大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在大人心中的形象。可以说,孩子在乎自己的形象,也是要面子的。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面子是极为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发展。
案例: 毛毛今年7岁,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和邻居家小妹妹玩儿的时候,他总像个小大人,小妹妹很喜欢和他玩儿。 这天,小妹妹来家里做客。毛毛热情地招待她,并且骄傲地跟她说:“我很早就自己单独睡啦!一点儿也不害怕!” “哦,好棒啊!”小妹妹用特崇拜的目光看着毛毛,这让毛毛很得意。 没想到,妈妈却说:“你还好意思跟小妹妹说,人家6岁都不尿床,你还尿床呢。” 毛毛霎时红了脸,他瞪着眼睛直嚷嚷:“谁说我尿床了,没有的事!”说完就跑出了房间。 给孩子留点面子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出现错误不及时指正是不行的。因此,家长常常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希望孩子能改正问题。其实,揭孩子的短,看似是父母以爱的名义教孩子,实际上是在伤害孩子。 孩子在1岁多就有了自我意识,到了三四岁就已经能理解别人的评价了。父母触及孩子的隐私和“痛点”,即使是以说笑取乐的方式说出他经历的糗事时,也会让他觉得丢了“面子”,感到难堪、屈辱、气恼甚至无法接受。因此,家长一定不要在外人面前揭他的短。 当众斥责孩子,不仅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倾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尊重他,这有益于孩子形成一种自重、自爱、自尊的品格。具有这种品格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既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所以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在生活中自信心会比较高,责任感也比较强,并且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 家长很少意识到,那些不经意的话不仅伤了孩子的面子,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儿童时期的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大多数来源于家长和周围人的评价。如果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将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 教育孩子和保护他的面子并不矛盾 既然说要保护孩子的面子,那是不是就不能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提醒纠正呢?当然不是。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等。为了使批评能够达到目的,父母要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搞清楚孩子的问题,再进行善意的批评。 家长即使批评孩子,也不要在众人面前进行,更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举动损伤到大人的自尊而批评孩子。最好是家长和孩子单独在一起时,通过温和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父母教育孩子除了不能“随地”批评外,也不能“随时”批评。如在早晨起床、三餐饭前、睡觉前就不能批评孩子,避免影响孩子一天的心情或睡眠。教育孩子不仅要注意“天时”、“地利”,更要注意“人和”,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爱面子并非不正常,家长要正确对待 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爱面子不是好的习惯。事实上,爱面子是一种健康的心态。爱面子意味着孩子有了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这是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的一个表现。 孩子的自尊心和大人给予的尊重是分不开的。有良好自尊心的孩子一样都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可以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