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中流传一组图文消息称,当地两名小学生打架后,其中一名学生的家长居然殴打了另一名学生。目前,殴打学生的违法行为人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日。
那么,对待孩子间的冲突,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想作为理智型的家长,首先得要考虑插不插手。 因为孩子间的一些小打小闹,往往他们之间就能够解决的很好。这种无害的矛盾,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亲身体验,借此可以学习人际关系。 其次,明确应该什么时候不插手。 孩子小幅度的推搡,一样不会有大的问题,比如,两个人争夺唯一的玩具,你可以建议“轮流玩”。要是孩子们拒绝退让,你可以加规则:“要是你们不轮流玩,我就把这个玩具拿走。” 然后再建议另外一种在成年人监视下的有趣活动。这就需要家长适时调和。
再次,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介入。 如果矛盾升级,发展至肢体冲突,比如,打、咬、掐等等,明显会有一方受到伤害,家长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但不要马上批评进攻者,而是先安慰受伤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是攻击者,先吸引被攻击的孩子注意力,而后把你的孩子带到一边。平静地、毫无怒气地、简单地解释他的行为是不对的,“你打他,他疼了。”也可以警告孩子,如果再有这样的行为,就立即回家,家长要说到做到。 最后,不偏袒任何一方。 一些家长会在冲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则为对方小朋友说话、还有一些家长要追究到底是谁先动的手。 袒护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同时也没有必要追究究竟是谁先动的手。两个孩子吵起来,争抢起来,真见过不少家长的处理方式就是不问缘由,先批评自己家孩子,或者直接让大孩子让着小孩子,小主人让着小客人…… 我亲耳听到过,完全无法赞同的一句话就是有位爸爸跟孩子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他打你了,那他怎么不打别人呢? 所以当家长介入孩子矛盾中时,就应该是和解使者。谁先动手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制止这场矛盾。 现代家庭中,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气包”,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天到晚惹事生非的“打架大王”。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