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教育正文

你这么贵,一定很爱自己!

举报/反馈

小林是我的大学室友,她的成绩特别好,人又漂亮,被大家公认为“女神”级人物。我们因为在吃上口味相投,走得格外近些。

可就这样一个女神级的人物,却一直活在深深的自卑当中。

你这么贵,一定很爱自己!

1怎么做,都不够好

小林的整个童年都很快乐,直到一个叫婷婷的女孩子的出现。每到考试的时候,婷婷就出现了:

“这次婷婷考了双百分呢。”

“你考了93分啊,婷婷这次考了97分。”

婷婷考了多少分,这是小林妈妈常念叨的事情。

“妈妈很少陪伴我,偶尔陪伴一下,都是聊一下关于成绩方面的。”小林在聊起童年的时候,常常都看起来很失落。

“其实,我觉得自己也不差。但我很想做一个,妈妈喜欢的孩子。感觉妈妈喜欢婷婷那样的孩子。我很想做,像婷婷那样成绩拔尖的孩子。”小林看起来,很委屈的样子,

“可我怎么考,都考不过婷婷。我心里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我感觉自己很差劲,我感觉怎么做都不够好。”

小林本身,是满足自己的状况的,用小林的话来说“自己也不差”。

但渴望做乖女儿的小林,渴望成为妈妈期待的女儿的小林,在被动比较下,从“自己也不差”到“自己很差劲”的感受中,活在一种“怎么做,都不够好”的自卑中。

为了证明“自己并不差”的小林,在我们大学毕业以后,一个人去了省会城市。

“当我拿到第一个月工资3000元的时候,我非常开心,这是我第一次靠自己,挣到了钱。”毕业后的第二个春节,我们聚到了一起,小林和我聊起了她的近况。

“但妈妈似乎并不开心,她说3000元怎么够,至少要5、6千呀。”小林的神情看起来十分的难过。

“后来,我升到了主管,工资也涨到了6000元。妈妈却开始,常常念叨,她身边那些年薪十万的孩子。”

“也许,你可以选择不必受妈妈的话的影响呢?”我关切地问到。

“事实上,大学毕业以后的我,已经不想做妈妈的乖孩子了,想为自己活。”小林继续说道。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也总有一种,‘你很差,你应该去努力’的声音。我不允许自己闲下来,我总是把自己搞得很忙碌,否则我会有一种负罪感。我特别害怕自己不够好,这种感觉,简直太糟糕了。” 小林憋了很久的眼泪,终于下来了一颗。

“你觉得自己很差吗,小林?”我关切地问道。

“我并不差啊!”小林看起来很激动,“毕业以后,我没有靠过家里的任何帮助,今天的一切收获,都是自己的努力,我并不觉得自己差,我也并不认为收入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那‘你很差,你应该去努力’的声音,是谁的声音呢?”我反问道。

“天啦!”小林看起来恍然大悟的样子,“你是说,我虽然离开了妈妈,但我仍然活在妈妈的声音中!”

虽然,小林离开了妈妈,也竭力“不想被妈妈影响”,但那个“怎么做,都不够好”的声音,从似乎是妈妈对小林的声音,变成了小林对自己的声音。

2怎么做,都挺好

毕业第三年的小林,结婚了。嫁给了一个,从来“不苛责我”、“不要求我”的男人。

“结婚没多久,因为公司关了我就职的分公司,于是,我开始失业在家。我的焦虑变得更严重了,我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害怕老公会嫌弃我。”

“妈妈也不断打电话,让我快快找工作,不要闲赋在家里,年轻就要好好努力之类的。妈妈的话,让我的焦虑,有增无减。老公却一如常态地,很支持我,他告诉我,慢慢来,不着急,找一个真正喜欢的。”

“你喜欢之前那份工作吗?”我问道。

“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我之前的行政工作。我只是觉得,这份工作,比较稳定,也没有太大压力。至于我喜欢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不敢冒险,太难的工作,我怕我做不好,我没有信心。”

为了缓解,没有收入带来的焦虑感,小林找了一份兼职。在小林先生的鼓励下,小林用起了兼职以外的空闲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开始学习如何做甜点,我很喜欢甜点。虽然没有全职、稳定工作,仍然让我觉得,自己有点‘不务正业’。但先生的表现,让我觉得,自己其实无需证明什么,自己原本就挺好。怎么做,都挺好。”

跟先生在一起以后的小林,变得开心、自信、放松了许多。

3什么也做不了

然而,这种幸福、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我常常会在深夜接到小林的电话。

“他又出差去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只要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非常恐慌。我也不知道怕什么,我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小林在电话里哭了起来。

小林必须要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才能睡着。这种恐慌感出现几次后,在我的建议下,小林去找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鼓励我去探讨我与内在小孩的关系。”小林说道,“内在小孩,就是自己内心的,一个被隐藏起来的、没有得到满足和安慰的、一个脆弱的空间。就如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

“你觉察到与内在小孩是什么关系了吗?”我好奇地问到。

“我感觉它非常害怕,充满了恐惧。我感觉,我的恐慌感,就是来源于我的内在小孩的恐惧。”小林神情哀伤地说道,“我的内在小孩,恐惧极了,根本无力去面对世界,我感觉,它什么也做不了……”

最大的恐惧,就是一种“什么也做不了”的无力感。是自卑的温床。

我们自信的最初来源,源自养育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态度。简单来说,如果感受到养育人的爱,我们就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这是自信的基础。反之,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这是自卑的基础。

小林提到的母亲——“很少陪伴自己”“妈妈喜欢婷婷那样的孩子”,这让小林,对自我,形成一种“自己很差劲”的感觉。

儿童时候的我们,逻辑很简单:

自己一定很差劲,所以妈妈才不会陪伴我吧;

自己一定很差劲,所以妈妈才会喜欢婷婷吧。

小时候的我们,无法使用成年人的“善解人意”:

也许是妈妈工作太忙,才无法陪伴自己;

也许妈妈对婷婷,只是随便说说,而我们却当圣旨,听进了心里。

成年后的我们,如果依旧把自卑,归罪到父母的教养方式,虽然,事实上,它确实如此。但这样做,除了增加对父母的怨恨,毫无益处。

成年后的我们,如果依旧把错误,归结于父母,希望父母能改变对自己的方式,这实际上,仍然是继续扮演儿童,只有儿童,才可以不用承担责任。

成年后的我们,如果把疗愈内在小孩的责任,拱手交给别人,那是想要从外在找寻力量,而不是内在。

从外在找寻力量,得到再多,心,都是空的。就像,小林离开先生以后,就会回到自己真实的状态——根本无力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一个脆弱的小孩。

小林的先生,一直扮演的,就是小林的理想父母。

我们一生,都在追寻理想的父母。那是一种,像母亲般宽容、慈祥的爱;像父亲般充满指引性的爱。

真正的自信,一定是来自内在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

自己扮演内在小孩的理想父母。

只有这样的自信,才可以让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和他人的时候,是信任和合作,而不是愤怒和依赖。

4自由,就是解放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自由,就是解放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自由,就是解放自己与内在小孩的关系。

我们与内在小孩的关系是什么?常常是,敌意的、忽视的、苛责的,以及嫌弃的。

我们常常忽视自己的感受,认为感受并不重要,认为想法比感受更重要,虽然,想法,常常是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我们常常忽视内在小孩;

我们一言不合,就把自己骂个半死,“我真是笨极了。”“我简直太没有用了。”我们像一个苛责的父母,对待着内在小孩;

简单问一句,你喜欢自己吗?还是讨厌自己,更多一点?我们对内在小孩,有一种深深地、不易察觉的,厌恶感。

所有的痛苦,来自于,与内在小孩的对抗。

所有的痛苦,来自于,与内在小孩的分裂。

与内在小孩的对抗和分裂,那是一种自我耗竭。

“我以前很忽视内在小孩,我从来不觉得感受有多重要,我总认为别人是对的,自己是不对的,我常常责备自己。这一切一切都让内在小孩,感受不到支持、感受不到爱,它孤独极了,害怕极了。”小林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而现在,当我的恐慌感再次出现的时候,我知道,那只是我的内在小孩在害怕。”小林继续描述道,“我会按照,我所期待的理想父母的姿态,去照顾它。”

“我告诉它,我看见你了,我看见你了,我看见你了,然后内在小孩的恐惧感就会消失,我的恐慌感也消失了。”小林描述着,自己如何调整,与内在小孩的关系。

小林在自我调解下,恐慌感减轻了许多,我也几乎没有在深夜接到过小林的电话了。

仅仅是“我看见你了”,小林的恐慌感就减轻了。内在小孩有时候需要的,仅仅是被看见,就足够了,它要得很少,却可以给你很多。

内在小孩,是上天的孩子。我们通过它,与宇宙能量,连结在一起。那里,是创造力、喜悦、信任、生命力的来源。

“我每次走心做的甜点,味道都特别好。对呀,走心,就是和内在小孩在一起呀!哈哈!”小林脸上充满喜悦的表情。

小林现在已经开始承接,一些公司下午茶时的甜点供应了。更重要的是,小林拥有了安抚自己的能力。用小林的话来说,就是“我现在心里特别踏实,有一种天塌下来,都不怕的感觉。”

当我们,与内在小孩的关系,不是敌意、忽视、苛责,以及嫌弃的对抗的时候;

当我们,能够给予内在小孩,满足和安慰的时候;

我们通向自由的阻碍就消失了。

当我们,和内在小孩连结在一起的时候;

当我们,可以忠于自己的时候;

我们便走向了自由之路。

文 "心之助签约作者 冯雪娇 卢悦 赵悦辰

上一篇:刚开始添加辅食,补铁最不能忽视!

下一篇:5个妙招让宝宝断奶不留后遗症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年关将近,给男孩子买这个玩具需

战狼吴京:铁血老爸也柔情

幼儿园简单互动游戏 特别适合在

宝宝抓东西也是技术活!

推荐阅读

小雪了,今儿起多吃黑,让孩子这个冬天不怕冷!

三岁前看电视危害多 损伤大脑或不长个

4岁男宝宝学什么兴趣班 以下兴趣班便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