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教育正文

过度养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

举报/反馈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关注不少,这些孩子父母远在他乡,孩子的教育“营养不良”。

另外一方面,城市中产家庭的儿童,则存在教育“营养过剩”。带着长辈们沉重的期待,如同大山一样压在孩子身上,童年就这样压碎了。

前斯坦福大学新生管理处主任、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朱莉·莉斯考特-海姆斯博士,写了《如何养育成人:打破过度养育陷阱,成功养大孩子》一书,力陈“过度养育”(overparenting)的弊病。

过度养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

Lythcott-Haims,J.(2015). How to raise an adult: break free of the overparenting trap and prepare your kid for success (First edition).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

过度养育是指对于孩子过度开发,使其失去了自我空间。

孩子力所能及或是可以学着做的事,小到去微信上给自己宣传,大到找媳妇带孩子,都是父母代劳。小孩打闹,大人帮助协调。去什么地方,家长都不放心,要亲自接送。

过度养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

儿童发展研究者福斯特·克莱恩(Foster Cline)和吉姆·费(Jim Fay)曾提出“直升飞机父母”一说,形象地比喻那些在孩子(包括已经成年的孩子)头上盘旋着不肯离开的父母。“我们就像对待珍稀花草一样对待孩子,在照料上不厌精细,一见风吹草动,怀疑孩子可能受到打击,便冲上去保护。”

过度养育损害孩子的能力、韧性、快乐和自我意识,也影响他们往后的就业和婚姻。如果说家长和孩子是生产者的话,大学、用人单位、未来配偶,则是消费者。海姆斯多年接触刚脱离父母的大学新生。若这些新生成长中存在“养育过度”,其行为会立竿见影地显露出来。海姆斯自己接待新生的时候,有的新生连话都不会说,都是父母在边上代劳。

过度养育的后果,会往后延续多年。在日后就业上,被呵护过度的孩子,遇到用人单位,更会问题多多。2005年一个名叫理查德的常青藤学校毕业生,在华尔街某投资银行就职,年薪25万。他的工作时间很长,很辛苦,妈妈心痛, 想法设法找到小伙子老板的电话,跟他抱怨。次日小伙子上班的时候,在电梯口就进不去了,保安把他的东西装在一个纸盒子上拿过来,让他走人,纸盒子上写着:“问你妈妈去。”这个老板或许不应该用这种恶劣的方式处理问题,但小伙子妈妈的做法的确颇让人厌烦。

儿子都工作了,还大事小事来插手,恐怕哪个雇主都难以接受。

过度养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

在婚姻和家庭问题上,圣经上告诫男女成人之后,要离开父母,和配偶结合,成为一体。失败婚姻则是一方甚至双方无法割断和原家庭的脐带,任由父母控制。

2016年初,北大的一位凌姓教授,和银监会一位美女处长闹出离婚大战。双方父母互向孩子配偶单位写控告信。两个功成名就的当事人,在婚姻家庭的纠纷中,却离不开父母的控制,外人看了纳闷,可在我们这个“可怜天下父母心”呼声极高的国度,这种事实在寻常。

看完后,小孟总结了“过度养育”的七宗罪:

轻视能力、过度圈养、瞬间满足、升学为王、轻忽劳动、代替思考、反智倾向

针对这七宗罪,小孟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放权授能而不是微观管理。

过度养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

在企事业单位,大家可能都知道经理人对于员工的管理,有一种叫授能(empowerment), 是给员工自**,让他们自行决定工作方式,承担相应风险,期间除了完成工作之外,员工能力、积极性得到提升。

另外一种管理,是微观管理, 抓西瓜也抓芝麻,事必躬亲,员工得不到合理训练,能力不升反降。管理者本人也累,这种领导是无能的领导。家庭也是社会组织,运作上不无类似。大事小事事必躬亲的家长,是无能的家长。

第二,适度“放养”,教会孩子如何和陌生人说话,而不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1981年,一个名叫亚当的小孩被人绑架后杀害,其故事被拍成了收视率极高的电影。亚当的父亲沃尔什(John Walsh)游说国会成立全国丢失和受虐儿童中心。

媒体的渲染,使得国民对于陌生人害怕到了极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成了几乎所有家庭对孩子的警告。

被过度保护起来的孩子,没有了磕碰和冲击。家长充当了孩子和世界间的缓冲带。问题是孩子成年后会接触一个又一个陌生人,不是所有陌生人都是危险的。

有危险的陌生人,不与其说话不一定就能解除危险,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有时候亲人和熟人更危险。有数据显示,死在亲属手里的孩子,是死在陌生人手里的孩子的20倍。

出于对孩子过度保护的反感,美国有家长开始 “放养儿童”(free-range kids)运动,鼓励在适当教育之后,让孩子独立上学,在小区玩耍,把失去的童年抢回来。

目前这做法是例外而非常规的。常规的情况是美国文化也对儿童过度保护,甚至为此侵犯私人空间。有的家长因把孩子放在操场让其自己玩耍而被逮捕。

第三,学会延迟满足,让孩子吃苦吃亏。

过度养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

斯波克博士关于养育的理论,在美国流毒久远。斯波克博士强调要给孩子瞬间满足,不能刺激他们的心灵。

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纸糊的、泥捏的,受不起一点打击。为了鼓励、夸奖他们,不惜代价让他们瞬间满足。

于是美国有了“人人拿奖杯的一代”。女童子军卖饼干的是父母,而女孩拿荣誉徽章。就连西点军校的远征,有的父母也要陪孩子一起去走,无形中夺走了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就和光荣。得让孩子吃点苦,吃点亏,这样他们会成长得更皮实些。

第四,不要参与恐怖的“升学军备竞赛”。

父母为了孩子成功,每一步都跟着扶持:帮孩子选课,选容易得A的课程,帮孩子做作业,写文章等。

中国这方面更为明显,不要说上大学了,就是找幼儿园,小升初的过程,都是家长在血战。其实正规教育没有这么重要,本书说的原生家庭中的家教(parenting)对人的成长更为重要。

第五,让孩子根据不同年龄的能力,学着做家务。

过度养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

由于过度强调孩子的学习,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信,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比如家务,都是家长代劳。

孩子日后进入社会,毫无准备。不会做这些都还算是小事,关键是孩子还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家长要教育孩子安全、高效地做事。

另外,不要以为学外语(课程)这些东西才需要趁早,劳作的习惯也是需要趁早训练的。劳动给人带来快乐,完成任务且能帮助他人,也会带来荣誉、自豪和团队归属感。

有家教的人家,无论中外,都会蓄意在这方面训练。曾国藩家族,强调晨起即扫。基督教则把懒惰(sloth)视为大罪之一。那些什么都不让孩子做的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祸害。

第六,让小孩渐渐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问题。

在鼓励家长训练小孩在做事、办事上,逐渐独立自主的同时,也希望家长让小孩自己思考,不要过早给答案,学一点“苏格拉底式询问”和批判性思维方法。比如把小孩小时候的“为什么”习惯给学过来,解决问题也是这样。

第七,多听专家的,而不是周围婆婆妈妈的。

过度养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

书中还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比如和有类似想法的家长形成一个社区;和配偶达成共识等。

另外建议大家去关注一些相关专家,比如迈克尔·兰扎(Mike Lanza)可以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

杰西卡·莱西(Jessica Lahey)可以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麦德林·列文(MadelineLevine)帮你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可以教你如何增加孩子的内驱力;

克莉丝汀·卡特(Christine Carter)会教你如何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布热娜·布朗(Brene Brown)可以教你如何提高孩子情商。

多去看看真正的专家学者怎么说,可以改变我们的很多错误观念,而这也是通往正确行动的必要前提。

过度养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

人类总要经历些风吹日晒,否则无法应对日后更大的风浪。

据说现在“直升飞机父母”的说法已经算过时了,现在有个说法叫“无人机父母”(drone parenting),他们平时看不到,却通过短信、微信,隐形地在遥控。一旦孩子有丁点问题,他们立刻抵达现场,“危难之处显身手”。

还有一个新说法,叫“割草机父母”(lawnmower parenting),这种父母在孩子前面给孩子清道,让孩子的路平平坦坦。

鲁迅曾称:“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小孩的路,都是家长给铺好了,试问在这个创新和创业精神比什么都重要的年代,他们怎么还能另辟蹊径出来呢?

希望家长们可以多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不要“过度养育”。

上一篇:尿床——孩子智力下降的凶手

下一篇:分析孩子行走的目的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你发火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

0~2个月宝宝的睡眠还不规律,你

别让任性成为孩子的习惯

父母须知:宝宝长牙期都会有哪些

推荐阅读

甜馨:看我的眼神

19个月的宝宝要抓住训练专注力的黄金时期

4类型BB不听话时的应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