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熊孩子,小孟帮你忙。 近些年我们常会时不时的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名校优等生,于某时跳楼自杀”。这些孩子究竟怎么了?是什么让他们不顾养育自己二十几年的父母,不顾自己的大好前程而决绝的离去呢?本期我们就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奇怪的现象。 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种奇怪的现象,名字叫空心病。实质上就是这些孩子物质上越来越满足,精神上却“空了”,不知道自己这么努力为了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多年来,一直为了一个父母或他人给设置的目标努力,一旦到了大学,似乎一切都达到了,就不知该怎么办了。表面上,这个问题通常是在孩子上了大学离开家后爆发出来。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在这些孩子人生的前一段,都是家长一手安排,孩子不需要考虑未来的事情。当孩子开始意识到“未来”,但是又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会不安、害怕,究其原因是“看不见”。看不见的具体原因是,从有记忆起他们的生活全程都被安排的好好的,处于一个完全不需要他们操心的环境中,他们从来不用关心一会儿要做什么,明天要去哪,甚至是即使关心了也没用,因为一切不会因他们的意愿而改变,所以就会这样,这也是很多人在毕业前,感到焦虑的重要原因。 令人惋惜的是,通常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往往是一个领域或是学校中的佼佼者,智商和情商都很好,是大家心目中标准的“好孩子”,知书达理、成绩优异。虽然平常有情绪低落、兴趣退减等症状,但确不会和其他学生有太大差别,私下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但人际关系都还不错。这和我们熟知的也会造成“自杀”的抑郁症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些孩子的真实情绪,他们努力表现的和普通人一样,这样的特点也就造成了,这些“好孩子”的问题很难被发觉。这样的问题并不只是个例,近年来,光是北大心理咨询中心,每年的咨询量就都在保持30%-50%的增长率,而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心病”让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都无能为力的个案。其实我们最关心的就是怎样能防止自己家的宝宝以后变成“空心病”那样的“好孩子”。其实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有效防止的。
首先,不要专心将自己孩子培养成一个“乖宝宝”,还沾沾自喜。 孩子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其实是我们从孩子一到达这个世界上就要教会并鼓励他们表达的,而我们印象中的“乖宝宝”就是那种很听话,父母告诉做什么就会做什么的好孩子。但这样的孩子是很少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愿望的,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缺乏主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导致长大以后“空心病”发病率增加,所以要让自己的孩子敢于表达。 其次,有意识培养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这一点很重要,现在的父母大多数都觉得自己知道什么对孩子好,什么对孩子不好,因此会不自主的为其作出选择。但由于从小不经历这样的锻炼,孩子长大后会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做什么。空心病也由此慢慢显现出来。 最后,鼓励孩子“做梦”,支持他们追寻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一个或多个对未来生活的梦想,而现如今的生活和教育使然,确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梦想抛弃,都朝着一个方向“考试”努力着。这样功利性的愿望一旦达成,就会让孩子有了不知所措,不明方向的感觉。这些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也不会对他自我的成长有那么好的帮助。所以要让自己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梦想,并为之努力,不断的做梦,才会有更大的人生价值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会发觉,以前认为的好并不是真的好,“好孩子”也并不一定就是真的健康快乐的孩子,试想一下,无论孩子今后成就如何,健康快乐才是他们一生的财富,从现在起,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帮助他们一起真实的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好啦,以上就是我们本期的全部内容啦,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听,家有熊孩子,小孟帮你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