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开始学走路后,很多家长都非常激动,也很关心他的走路和站立姿势。 家长们会发觉,宝宝刚开始走路的姿势和大人不太一样,有的还会踮着脚走路,而且站立的姿势像 O 形腿。不必担心,这些情况其实是正常的。 那么宝宝刚学会走路时,姿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站着的姿势会像 O 形腿?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宝宝刚开始走路有什么特点?刚学会走路时,宝宝的走路姿势像挑着个担子走路,这叫做挑担步态(如图)。 具体来说,宝宝走路有这些特点: 走的时候双脚分得比较开。 脚触地时大多是脚趾先着地。 步子跨度小,跨步长度不规则,迈步快。 用上臂外展、手肘伸直的方式来维持平衡,不会摆臂。 宝宝走路姿势的发展过程随着宝宝下肢骨骼肌肉发育、活动量增加、平衡能力增强,宝宝的走路姿势会逐渐发生变化。 18 个月左右,宝宝走路时就会用脚后跟先着地了,还会懂得摆动手臂来保持平衡。 3 岁左右,孩子的步伐逐渐增长,迈步频率减慢,这时候的走路姿势开始接近成人。 到 7~8 岁的时候,孩子的走路姿势才和成人基本相同。 为什么宝宝站立像 O 形腿?出生前,胎儿蜷曲在妈妈的子*里,使得股骨、胫骨弯曲,所以几乎所有宝宝出生时都是 O 形腿,膝盖是并不拢的。不过家长大多在宝宝开始站立走路的时候,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宝宝出生后的第二年 O 形腿表现最明显。他开始走路之后,腿部开始承受身体的重量,下肢骨骼生长变强壮,膝关节会逐渐靠近,所以到 3 岁的时候 O 形腿就消失了,然后会变得有点像 X 形腿,也就是膝外翻。 因为生理发育引起的 O 形腿和 X 形腿很常见,弯曲程度一样是轻中度的弯曲,不需要治疗,等到 6 岁之后孩子的腿就渐渐变直了。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看医生?有些家长希望通过给宝宝穿矫正鞋、用腿部支架、夹板,或者做专门的腿形练习来改善 O 形腿和 X 形腿。其实这样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可能引发腿部的其他问题,所以不要费心去做这些无用功。 不过也有少部分 O 形腿和 X 形腿是疾病导致的,比如关节炎、膝关节骺板损伤、感染、肿瘤、胫内翻、佝偻病等,这类 O 形腿、X 形腿会有下面这些特点: 腿弯曲严重。如果宝宝是 O 形腿,让他站着把双脚踝关节并拢,这时两膝盖的间距会超过 8 厘米。或者如果宝宝是 X 形腿,让他站着把膝盖并拢,两脚踝关节的间距会超过 8 厘米。 两条腿弯曲不对称,或者只有一侧弯曲而另一侧正常。 身高比同年龄同性别的宝宝矮小。 满 2 岁后 O 形腿还一直存在,或者 7 岁后 X 形腿还一直存在。 如果发觉宝宝腿部弯曲并伴有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请及时带他去看儿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