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教育正文

儿童记忆缺失症?讲真,我不知道!

举报/反馈

大部分人都没有有3-4岁时的记忆,实际上我们对7岁之前的记忆非常少,而且当尽力去回想小时候记忆的时候,我们并不确定这些记忆是真实的事情,还是基于照片或被告知的故事所回想起的一些事情。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童年失忆症(childhood amnesia)”,其已经困扰了心理学家1个多世纪了,而且目前研究者仍然没有完全理解这种现象发生的机制。

“儿童记忆缺失症”是指人们无法回忆起在自己婴幼儿时期所遇到的事情。“儿童记忆缺失症”一词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899年提出。弗洛伊德发觉,他见过的所有患者都无法记起三岁前的事。他认为,“儿童记忆缺失症”是孩童头脑中对于父母的性印象和侵略性性格被压抑的结果。

儿童记忆缺失症?讲真,我不知道!

我们不能够记住婴儿时的事情似乎是因为婴儿和幼儿时期我们的记忆力并没有发育完全,但当婴儿6个月时其就能够形成维持数分钟的短期记忆以及维持数周的长期记忆;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觉,通过学习按压杠杆来控制玩具火车的6个月大的婴儿能够持续两至三周记住如何完成控制玩具火车的动作;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学龄前儿童能够记住过去几年里的事情。

当然幼年时期的记忆力并不像成年期的记忆力,直到青春期时个体的记忆力才能够成熟,实际上,个体机体基本记忆过程的发育改变或许可以给予童年失忆症一种解释,同时这也是科学家们迄今为止得到的最佳理论了,这些基本记忆过程涉及了多种大脑区域及记忆的形成、维持以及后期的提取检索,比如海马体,其被认为可以形成记忆、并且至少到7岁的时候它都会一直发育,我们知道,童年失忆症随着年龄增长会发生偏移,相比成年人而言,儿童和青少年都有着早期的记忆,而这就表明问题或许就是个体形成的记忆要比维持的记忆要少。

儿童记忆缺失症?讲真,我不知道!

但这似乎并不能够解释整个“童年失忆症”现象的发生,其它我们所知道的因素在语言的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1岁到6岁期间,儿童会经历着从只会说一两个词到会流利地说出本土语言这个阶段,因此个体言语能力的巨大改变往往会同童年失忆症阶段重叠。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儿童用语言表达事件的能力可以帮助预测其在未来几个月或几年后回忆当初事情发生的程度。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从事故中恢复及治疗常见儿童损伤的急诊科的幼儿进行调查分析,这些幼儿的年龄都为26个多月,其都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当时所经历的事情,同时在5年后他们依然可以回忆起当时发生的事情,而那些26个月以内的幼儿其并不能够用言语来表达所发生的事件,因此其后期很少能够对当时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

2013年来自加拿大的科学家指出生命初期大脑记忆中枢的细胞快速生长,意味着早期存在的大脑记忆细胞之间的关键性连接将被更新替代,因此,人们童年时期的记忆就不太可能恢复。研究者认为,幼年老鼠记忆中枢形成的细胞更容易使它们忘记一些记忆。同时他们还发觉幼年老鼠无法生成具有较好记忆的正常记忆细胞。

此前研究表明,我们无法回忆起2-3岁之前的事情,只能在3-7岁之间产生一些零碎的回忆。该现象的解释有诸多因素,其中包括:记忆随时间而模糊消退,记忆形式与语言能力的形式紧密相联。多年以来,婴儿健忘症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科学谜团,目前研究者认为他们的解释理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研究者表示,我们的最新研究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幼年时期很少有回忆,同时,无法回忆起童年生活的细节也具有一定的好处。例如:他们两岁大的女儿在生日蛋糕蜡烛燃灭时突然啼哭。他们指出,这个事件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永久地留下印记,我们能够生动地回忆着生日庆祝中不愉快的事情,我们的女儿也会记忆这件事,但只有一两天的记忆,第二天她会大叫“没有蜡烛”,用力地摆动自己的头。我们何必让女儿的回忆伤痕累累呢?婴儿健忘症会让他们忘记童年的一些事情,当女儿成年时,不会清晰地回忆两岁生日时的“蜡烛事件”。

儿童记忆缺失症?讲真,我不知道!

社会和文化效应

然而很多揭示语言所扮演角色的相关研究都将重点关注于研究个体表达的特殊形式,即叙述(叙事),同时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当父母回忆与孩子相关的过去往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暗中教会后代一些叙事技巧,比如哪种类型的事件对记忆非常重要,以及如何以一种可以让别人理解的方式讲出这些故事。

并不像简单地以真实目的来叙述事件,回忆通常是围绕着与他人分享经验的社会功能,以这种方式,随着时间过去,家庭故事就可以时刻维持着大家的记忆,同时还会增加人们增加叙事的连贯性,包括事件发生的年代、主题以及大家情绪的程度等;如今很多连贯的故事都可以被大家很好地记住,新西兰土著居民毛利人成年时候都还有着其幼童时期的记忆(2.5岁时),而这都要归功于毛利人父母会以非常仔细耐人寻味的风格来讲故事告诉给自己家人。

在不同文化中,回忆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其会引发文化在数量、质量以及个体早期自体记忆上的文化差异;相比生活在有着价值亲缘关系文化(亚洲、非洲地区)中的成年人而言,生活在价值观自主文化中(北美、西欧)的成年人往往更倾向于“报告”他们早年及更多的童年记忆。而这在父母的回忆方式中或许可以通过文化的差异来进行预测,在促进个体更加自我认知的文化中,父母们会重点回忆后代个体的经历、喜好、感受,而并不太会回忆后代同他人的关系、社交例程以及行为标准等,比如一个美国儿童或许会记住他们在幼儿园时获得过一块金牌,而中国儿童或许会记住他们在幼儿园时班级曾经唱过一首非常特殊的歌曲。

此前刊登在 Science 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研究者揭示了为什么我们会失去孩童时期的记忆?这项旨在研究啮齿动物的论文提出了一个假说,它认为婴孩时期的年轻大脑中会不断地形成全新的细胞,这扰乱了大脑中储存记忆的区域的正常运作。大脑构造新生细胞这一机理贯穿了哺乳动物的一生,这一过程被称为“神经生成(Neurogenesis)”。而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物种在婴孩时期,神经元的生成速度非常快。这一现象在脑部海马体(Hippocampus)中尤为明显。而海马体正是负责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工作的区域。

很多时候,神经生成的发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并提升记忆力。但这篇论文指出,在当大脑中神经生成的速率过高时,它的利即转化为弊——以极快的速度产生新生神经元的后果就是“排挤”掉存储着记忆的旧的神经元,最终增加了失去这些记忆的频率,也致使了婴儿期失忆的发生。

虽然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童年失忆症发生的具体分子机制,但研究者已经通过大量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前瞻性的纵向研究来追踪个体从儿童期发展到成年期的记忆发展和变化,这或许可以给出研究者具体事件发生的相关信息,而这要比询问青少年或成年人来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要好得多;此外作为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毫无置疑近年来进行的大量研究都将个体大脑发育和记忆发育联系了起来,而这无疑也将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个体记忆测定评估的新方法。

尽管我们并不能确切记住我们在幼儿时期所发生的一些特殊事情,但事件记忆的积累也会给我们留下持久的踪迹来影响个体的行为,个体生命的最初几年所发生的事情看似非常容易忘记,然而其却对塑造我们成年期后机体的行为等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宝宝洗澡后哭个不停?竟是因为爸妈忽略了这些

下一篇:一岁内宝宝出现这种行为,妈妈可要注意了!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为什么宝宝有恋物行为 原因竟是

6个月内的宝宝每天只喝奶,还要

父母和孩子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我是小小营

推荐阅读

【男孩起名】起名字大全 男孩适用的好名字

如何给宝宝顺利断奶

这几种“假早餐”已被拉入黑名单,你还在让孩子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