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撕书 现 象:孩子总爱撕书,一本好好的书到了孩子手中,一会儿就面目全非了。 布奇解读:大部分的孩子在1 岁左右会出现撕书、撕纸片等行为。其实上, 他们只是把撕书当作一种游戏,一种能释放他的能量、给他带来快乐的游戏。通常孩子的撕书行为是伴随着翻书行为而来的。他们的双手会忍不住想一探纸张的神奇,探索新鲜的事物,撕书的行为在此时出现了。在翻书时,一不小心撕破了书页,这个意外的结果,引导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探险世界。他们不仅惊讶于自己双手撕裂书的动作,也会对撕书的声音、纸的皱纹感到惊奇,于是会再想复制同样的效果。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修补图书,告诉孩子“图书宝宝很疼,图书宝宝哭了。”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引导宝宝爱护图书。也可以提供无用的报纸让孩子自由地撕,或和孩子一起做撕纸,撕出各种形状的撕纸游戏,让孩子充分体验撕纸的乐趣。 乱翻书 现 象:拿到书后,颠来倒去,而且还是五指抓翻。 布奇解读:孩子的乱翻书并不“乱”,而是把书当作一种玩具,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图书。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渐渐熟悉图画书,另一方面,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就在这乱翻一气中逐渐发展起来。 倒着拿书 现 象: 孩子自己看书时,倒着拿书。 布奇解读:有的研究认为,孩子倒着拿书是因为他们的视觉接受模式和成人不同。有的研究则认为,即使是婴儿,他们的视觉接受模式也是和成人相同。但无论怎样,如果孩子倒着拿书在看,你也不必惊奇,也不用急于纠正,只要他能看得下去,还看得津津有味,又何必打扰他这种美好的享受呢? 总是喜欢看同一本或几本图书 现 象:孩子经常从一大堆书里,拎出那本已经讲了很多遍的书,请妈妈再次讲,几次三番下来,妈妈们难免会觉得不耐烦。 布奇解读:其实,在每一次的看书过程中,孩子注意的焦点都会发生变化。比如,第一遍看书时,他可能只是边听你讲边看书中的图画,而且也只是注意到画面上最吸引他眼球的一部分。但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对画面、讲述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认识范围的扩大,他们会有许多新的发觉,并且可能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孩子每一次重复看书的过程,都是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巩固和加深的过程,直至最后能够把整个故事完整地背下来,甚至以后,还会出其不意地在合适的场合灵活地发挥出来。 关注小细节 现 象:当你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小白兔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时,孩子却指着画面边缘一处很不起眼的地方说“小鸟在飞”。 布奇解读:能够注意并发觉细节是儿童阅读图书时一个有趣的特点。这个特点不仅不会影响他们对整个故事的理解,相反,还会帮助他们从更多的渠道,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扩大认知的范围。因此,家长不必着急让孩子的思路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不妨停下来,和孩子一起欣赏欣赏、讨论讨论这些看似无用的小鸟、小草、小花们。说不定,你也会有新发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