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爸宝妈琢磨着送孩子学钢琴或者小提琴,实话说,学音乐的费用都不低,所以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乐器前先做自我家庭分析。 一、自我家庭分析首先,衡量家庭的经济条件。 孩子学乐器,购买乐器只是最基本的费用。常年学乐器的课时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偶尔还要带孩子听音乐会、买CD。“我赚钱这么辛苦,你一点儿都不知道珍惜,让你学乐器真是浪费,上一堂课几百块钱,我这几百块钱就甩水里去了,”家长的这种心态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乐器,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其次,判断家长和孩子精力上的投入。在课程学习之余,孩子是否有时间很精力学习乐器?父母是否有时间陪伴? 最后,家长要摆正心理位置。 家长在让孩子学乐器之初要先分析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你希望孩子把学琴只是作为一个业余爱好,或者希望他通过考级达到学乐器技艺上的某种高度,又或者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学乐器达到高考加分的目的?家长先在心里架起衡量的标尺,孩子的学乐器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 二、关于学音乐,家长的三个误区误区一:投入就必须有实质性的回报 “我花了这么多钱让你学乐器,你要学不好怎么对得起我?” 不客气地说,在让孩子学乐器时,抱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是在养孩子,而是在做生意。我投入了成本,就必须有回报,这不是做生意又是什么呢?乐器这东西,是让人看着眼馋,但掌握起来十分费劲的事情。 10个孩子学琴,能坚持到最后的可能只有两个。这些放弃的琴童中,有的是因为孩子实在学不下去;有的是因为课业压力增大,没时间再继续学琴;还有的是因为家长觉得孩子以后又不走音乐专业,没必要再继续学下去。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整个学琴的过程中不断地有孩子在放弃。如果家长在孩子学琴之初就抱着强烈的“收获目的”,那可能会让你失望了! 学琴不是在网上种菜,几小时发芽,几小时开花,几小时收获,可以收获多少果实,可以获得多少经验值......所有都明晃晃地写在那里,只要算好了时间坐在电脑旁等着收菜就可以了。 误区二:我们家没人懂音乐,孩子“五音不全”,不是学乐器的料 所谓的五音不全是指内听和外唱的不统一,孩子听到了这个乐音,但是唱出来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这主要是由人体发育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一样孩子在2岁的时候就能听懂音乐,但唱的能力要到4~5岁才能完善,这是小肌肉定型的阶段,所以孩子在4岁以前唱歌跑调是正常的,他还控制不好和发声相关的全部肌肉组织。 而孩子的五音不全其实主要是儿童期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学习,这完全是可以在发育期纠正过来的。这类“五音不全”的孩子年龄越大越不好纠正,时间长了,孩子会认定自己在唱歌方面存在缺陷,天生唱歌跑调,到了知道害羞的年纪时,他们甚至不敢在公开场合唱歌,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种伤害。 误区三:我们家孩子从小就不喜欢音乐 就算是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听到音乐也会表现出安静或好动的状态;出生几个月的小宝宝,在听到悠扬的音乐时,也会安静片刻;听到好听的儿歌,就算是唱不清楚,小朋友也会哼上几句;幼儿园里排练韵律操,每个孩子都会跟着节奏扭动身体做动作--孩子真的不喜欢音乐吗? 大多数家长所认为的孩子不喜欢音乐,是指不喜欢我们大人判定的“高雅音乐”。 孩子到底是不喜欢音乐,还是不喜欢我们为他选择的音乐? 很多家长常常呵斥孩子:听那些流行歌曲有什么用?浪费时间!其实,孩子喜欢唱歌,愿意听音乐,只要能让他心情放松、感觉愉悦,就已经足够了。音乐的真正魅力恰恰是因为它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