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条件上,但是很多时候也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迫不得已只能“委屈”了孩子。 刘梅(化名)和老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刘梅每个月3000多元,赵平每个月5000多,工资虽然不高,但是在三线城市生活,没有房贷压力,日子也算滋润。 两个人养了一个儿子,如今孩子12岁了,马上念初中了,儿子最近半年嘴里常念叨着想要一双好的运动鞋,说同班同学很多男生都穿上了某个牌子的鞋子,不管是运动还是打球都非常舒服。 刘梅就花心思到商场了解了一下儿子口中的鞋子,本来想给儿子买一双,送给他一个惊喜,结果到店之后惊讶地发现一双鞋子动辄几千块,她一个月工资都不够。她只能空着手回家了。 当儿子再次在饭桌上提起想买一双这个牌子的鞋子的时候,刘梅想了想说:“你长到这么大也没有跟妈妈提出过什么过分的要求,既然你想要,妈妈答应你报道那一天让你穿上,不过我有个条件,你如果能达到了,妈妈一定满足你。” 儿子很兴奋问是什么。 “这次升级考试能够考上全班前十名,这个不难吧?” 儿子的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不过听说如果可以在期末考中考出好成绩,就能拿到朝思暮想的鞋子,儿子答应了。 儿子突然变得十分勤奋起来,下学后不用妈妈督促学习了。在期末考试中真的达到了妈妈的要求,考了全班第八名。 这一天妈妈带着儿子到商场买了一双2000多的鞋子,终于满足了儿子的要求。 晚间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只有米汤和白馒头,外加一叠榨菜,儿子很是不解,这种伙食他很久没吃过了。 “妈,家里没有菜了吗?为什么要吃榨菜——”儿子不满地问,说着就去开冰箱。 “冰箱里什么都没有了,别看了,我们这个月的伙食费都给你买鞋子了。”妈妈淡定地说,老公在一边吃着馒头榨菜,喝着米汤,很是享受的样子,一言不发。 儿子不可思议地说:“怎么可能,您和我爸一个月也不能只有这么一点钱,再说了我们不是还有存款吗?” “我和你爸一个月一共8000,一双鞋子小三千,超过一个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没有了,不过这是你应该得的,妈妈的要求你达到了。但是我们这种工薪阶层,就是要计划消费,存款不能动,今天动一点,明天动一点,那存款就没了。存款还要留着你上高中,上大学,结婚买房子。不计划着生活,以后这些就没有了着落。 别人家父母赚得多,一双鞋子几千块无所谓,咱们家只能通过节省生活费来满足你的愿望,人和人不一样。不过如果有一天你有出息了,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可以买到一些你想要的奢侈品。 听了妈妈的话,儿子很是愧疚,后来他悄悄把鞋子退了,告诉妈妈说暑假去打工,然后靠自己的努力再去买。 父母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从现实出发,从自家的经济条件出发,如果一味拔高满足孩子,孩子不仅不知道感恩,还会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多,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甚至会反过来怨恨父母。 与其一味满足孩子,不如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现状,让孩子的接受现实,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想要的东西,这样还能培养孩子的韧性,提早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