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健康正文

宝宝打针也有心理学_生活护理

举报/反馈

  a成长案例

  一位年轻妈妈向我诉苦:三岁的儿子从小怕打针,平时只要他不乖,拿“打针”吓唬他,总是能立竿见影地奏效。但最近两次去打预防针,儿子就像变了一个孩子似的,一进医院就哇哇大哭,我跟他说“不疼、别怕”他反而闹得更厉害、哭得更起劲,一路挣扎,实在没办法了,我和护士两个人摁住他,另一位护士才能把针扎进去。上次因为挣扎得太厉害,一针打了两次。回来后,他半天不吃不喝不理我,我又气又急又心疼。为什么我的儿子闹得那么激烈,像蒙受了天大的冤屈,不像别的孩子稍微哭两下就好了。有什么办法让孩子不怕打针?

  b心理解析

  出于人体自我保护目的,肌体对疼痛的自然反应,害怕打针是再自然不过的本能反应。加上医院陌生的场景,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的护士,各式各样的针管、仪器容易激发幼儿的恐惧心理。正常情况下,打针留给身体的疼痛感,以及疼痛所带来的恐惧,大部分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抚慰、帮助下忍受和克服。

  可是,这位妈妈平时用来吓唬孩子的语言,会让孩子的感觉通过想象被不恰当地强化和放大,本来可以忍受的感觉变得难以承受了。并在无形中给儿子传达了一种信息:不乖的孩子就要打针。打针这件事被赋予了一个新的意义,这相当于间接地给孩子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孩子的理解是片面的,打针带有惩罚的意味,那么生理上的疼痛,就会带来一种心理上的疼痛和恐惧,认为自己不是坏孩子却被无故处罚了,感到委屈生气甚至仇恨。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正处在第一反抗期,激烈的挣扎是表达对家长的反抗。

  c指导建议

  父母在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等恐惧心理时,注意做到“三不和三要”。

  1.不要用打针来吓唬宝宝。很多时候孩子对于一些事物莫名的恐惧就来源于家长平时的“恐吓”。别利用打针这件事说事,以此要求他去做家长想要他完成的事情。

  2.不要用好处诱骗孩子。告诉他打针妈妈给你买玩具,带你去公园等,如果你这次成功了也给孩子实现了诺言。那么下一次呢,每一次你都要用东西做诱饵吗?如果你没有实现诺言,就是欺骗,并且以后你再这样做都不会成功。

  3.家长不要焦虑。家长在陪着孩子去打针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流露出难过、焦虑,孩子看到后就会被这种情绪所感染,变得害怕起来。妈妈先调整自己,在打针的过程中,妈妈自己要做到平静、镇定。

  一要如实告诉孩子打针的原因和痛苦。

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给孩子一个解释,不能因为你是大人就觉得孩子应该听从命令,要耐心地告诉他:生病时,打针可以治病;打预防针可避免你得病,吃更大的苦头。同时,对疼痛的认可很重要。宝宝打针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说“不疼不疼”,幼儿内心会产生很大的矛盾感,他也许会想:分明就是很疼,妈妈为什么非要说不疼呢?这就否认了孩子的感觉,要让宝宝知道,对打针感到疼、感到害怕都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妈妈最好说:“是的,有些疼,妈妈知道。”提供给宝宝更多支持性的抚慰,可以重复说“妈妈知道了,妈妈在这儿呢”等语句。对打针这个事件不放大不缩小,真实的告诉孩子打针的感受,哭泣和害怕也是被父母所接纳和允许的。

  二要巧用游戏脱敏打针恐惧。

  对婴幼儿讲道理是无济于事的,游戏是幼儿最能接受的方式。平时可以多和孩子玩打针的游戏,角色互换轮流扮演医生和病人,认真投入的游戏情境可以帮助孩子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脱敏”。

  三要及时称赞和强化。宝宝打完针之后,家长一定要称赞他,并记得强化孩子能克服疼痛的感觉。可以说:“你看,刚才虽然有点痛,但你可以勇敢地克服它,就像一个小英雄!”给宝宝传递勇敢、坚强的正面期望,父母强诱导性的、正面的语气往往能够激发宝宝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父母的期望。

  d专家观点

  成长的很多小事里,都藏着大学问。妈妈抚养孩子过程中,会对孩子有很多无心或随意的评价,比如:你真笨、打针都怕没出息......不断地提醒孩子,像咒语一样一遍又一遍,或者不断发生打针这类让孩子身心“疼痛”委屈反抗的生活事件,天长日久,孩子就会接受并认同妈妈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聪明、不能干,长大后往往成为竞争失败者。这就是我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中了“妈妈的咒语”的人。检查一下,你的妈妈有没有给你施加过这样的咒语?

上一篇:宝宝X型腿怎么矫正_生活护理

下一篇:说说宝宝睡觉时的另类声音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做好沟通,让孩子得到更好医疗

宝宝打嗝不止,麻麻只能干着急?

你不知道的"新型PUA",可能就埋

2021年6月份出生的牛宝宝起名

推荐阅读

你的孩子吃药,为了治病,还是致病?

婴儿疫苗可以推迟多久 不按时接种的误区你中了几条

宝宝该玩什么样的玩具,你们要的玩具分享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