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宝宝健康正文

导致孩子本体感失调的4种原因,千万不能忽视!

举报/反馈

什么是本体感?相信很多父母都还不知道这个概念,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导致孩子本体感失调的4种原因,千万不能忽视!

本体感觉又叫运动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

人体依靠这种感觉进行动作和行为的调节,有目的地行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由此所产生的自身状态和运动,都是来自自己身体刺激信息经感觉处理的结果。

本体感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我们不用看阶梯也能轻易上下楼梯;

不用照镜子也能用手摸到眉毛或鼻子;

开车时不用看就可以随时踩换油门和刹车;

打蚊子时不用眼睛看便可准确打到······

这就是本体感觉的作用。

正常的骨、关节及肌肉张力的感觉输入使人能够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及全身的灵活运动。

我们每个人脑子里对自己到身体都有一张“身体地图”,有人称为身体形象——不用看,大脑就可以随时掌握身体的任何部位。

本体感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神经应变能力。

本体感的成熟最慢,除非前庭平衡及触觉发展正常,本体感才可能正常。

从简单的吃饭脱衣服、写字、骑车到高难度的体操体能动作都需要本体感的功能。

本体感觉对个体身体形象、运动姿势形成、语言发展、图式形成、手—眼协调、手—眼协调、身—脑协调等密切相关。

本体觉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模仿、执行、协调肢体动作等活动。

藉由使用本体觉,得以学习构音、表达需求、人际沟通,依照顺序、游刃有余的解开衣服扣子、穿脱衣裤、拆卸与组合玩具等等。

孩子在后天成长过程中的转头、翻身、抬头、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等大小肌肉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个体的本体感发展。

个体早期的转头、翻身、抬头和爬行对个体本体感的发展尤为重要。

导致孩子本体感失调的4种原因,千万不能忽视!

一、本体感失调的原因

导致儿童本体感失调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剖腹产

孩子出生的过程是最早的本体感学习过程:反抗胎盘内壁的贴附和子*与产道的收缩是孩子很好的本体与运动学习过程。

在触觉学习和运动学习中,胎儿发现了自我身体的全部,促进了本体感的正常发展。

在正常的分娩过程中,子*肌、腹肌和提肛肌的收缩,最后经过狭窄的产道挤压,胎儿的肌肤、关节、头部都受到节律性挤压的刺激,胎儿接受了强有力的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的学习。

快捷的剖腹产则剥夺了孩子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本体感学习机会。

隔辈老人的看护

如果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长辈抚养,他和同伴一起玩的时间相对比较少,父母与孩子相处、爱抚孩子的时间也大为不足。

加上老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娇生惯养,甚至一切代劳,剥夺了儿童学习的机会,他们的本体感则会相对较差。

幼儿园教育忽视室外运动

现在幼儿园对儿童的教育偏重认知,此外,由于害怕出安全事故,一些幼儿园的室外活动更是尽可能的减少,这也减少了儿童本体感觉学习的机会。

家庭教育的误区

父母对儿童寄予很高的希望,迫不及待对儿童进行过早教育、过度教育,在学校学习之余重视各种培训班学习,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唯独忽视了儿童应有的户外运动。

此外,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媒体过多地进入孩子的生活,家中又缺乏适合孩子的活动项目,儿童应有的活动减少,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本体感差的现象。

本体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后天的训练。

例如,婴儿期的翻身、滚翻、爬行训练;幼儿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训练;儿童期的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训练,对孩子本体感的发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不少家长怕孩子摔着,不让孩子到处爬;过早使用学步车,没让孩子爬就直接走路;老抱着孩子,而不让他自己活动。

让孩子看电视、看书、学琴、学画多,运动少,结果阻碍了孩子本体感的发展,以至影响后天的学习能力。

表现为动作笨拙、粗手粗脚,动作慢吞吞,不合群、孤僻,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到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当然这样的孩子在从事握笔着色、写字等活动也将会是一件苦不堪言的活动,不但会有速度慢、容易累,连一鼓作气完成作业的能力(注意力)都有状况。

因此,完成纸笔作业对这样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件苦差事。

家长们也会发现有这类问题的孩子喜欢从事偏静态的活动,例如阅读、自己玩、天马行空的思考、高谈阔论等,却容易有眼高手低、说的比实际做的好的特质。

二、本体感失调的表现

本体感不良的儿童会出现如下症状:

◆1. 动作协调不良,身体平衡困难,走路容易摔倒。动作记忆差、学技术困难,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拿筷子、写字或绘画的能力远低于正常儿童,体育运动技能差(不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2. 过分怕黑,在暗处经常不知所措而哭闹。方向感不强,经常迷路或迷失方向;

◆3. 发胖(虚胖)、散漫,站姿、坐姿和看书姿势不正常(托腮),易驼背和近视;

◆4. 学习能力低,常有语言、阅读、听写和书写上的障碍,思维迟滞、记忆不良,音乐课发音不准,与人交谈或上课发言时口吃;

◆5. 挫折感多,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自我形象差。情绪控制能力差,爱发脾气,较多服从而没有创造力。

三、本体感的训练

为了训练孩子的本体感,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体型较小的滑行板,目的是要通过较强的肌肉收缩为脑干部统合提供感觉输入。

持续的肌肉收缩能够增进肌梭机能,肌梭产生的感觉输入往往导入小脑,对脑干部的统合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小滑车

使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都是很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训练。

因为肌肉紧张、收缩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本体感觉信息的输入。

例如,婴儿期的翻身、滚翻、爬行训练,幼儿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训练,儿童期的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训练。

此外,孩子舔、咬、撕、拉、拽,游泳、摔跤、拔河、爬绳、搬运货物、踩童车等都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本体感觉信息的输入,对本体感的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不要一听到孩子哭就把孩子抱起来,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哭一哭,让孩子感受自己不同的音调、音量,使大脑神经与声带肌肉联系起来。

如果是人工喂养,给本体感失调孩子的奶嘴上的孔不要太大,让孩子通过嘬、吸、咬等动作训练口腔肌肉。

小孩吃手是孩子对自己身体感觉的分化,不要限制。

家长要允许孩子涂鸦、拆东西,鼓励孩子用剪刀,穿珠子,鼓励孩子捏泥巴、面团等。

生活自理也是本体感建立的契机:

自己洗脸、洗手、擦屁股、系鞋带、使用筷子、做家务等也是很好的本体觉学习过程。

推小车(抓着孩子的脚,让孩子用手撑着在地上爬)、推重物、关节按压、抛接球、拉单杠、倒立摇晃、跳床、攀爬、翻跟头等游戏活动也是孩子发展本体觉的重要途径。

爬隧道:

用几个大纸箱去掉纸箱的底部连接成一条隧道,请小朋友爬隧道探险,发展动的协调性。

手影儿

这些是晚上常玩的一种小游戏,用手做成一些姿势,灯光一照,在墙上显出好玩的影象。

其作用在于通过一些有趣的表象吸引幼儿活动自己的肌肉关节,形成本体觉。

“翻饼烙饼”:

两小儿相对站立,双手对握,摇晃胳膊,一人由怀臂间探头翻过,另一人随之,变成二人对背站立,曰翻饼,然后翻回,曰烙饼。

边动作边唱:“翻饼,烙饼,油炸馅儿饼,翻过来瞧瞧!”合作性的游戏,锻炼幼儿大关节活动,但要防扭伤。这也是一种借助同伴认识自己身体的一个探索过程。

玩冰棍儿:

拣冰棍之小木棍若干,玩时将大家的木棍合在一起,拿在手中,向平地上一撒,用一根木棍从下挑弹起撒出的木棍,每挑一根不许碰动其他木棍,挑成功者木棍归己所有,挑坏,则由下一个人来挑。

这种游戏在挑弹过程中要求的是细心和动作精细,稍大则有可能挑坏,在娱乐中不知不觉促进了精细动作的发展。

指头立毛掸:

找一鸡毛掸,将扎有鸡毛的一端朝上,光的一端立于手心或手指上,身体随鸡毛掸倾斜而走动,使鸡毛掸立于手心或手指长久不掉下来,还能做鸡毛掸在手上移动和倒手等花样儿动作。

踢毽子:

这一过程也是一个既要平衡身体,又同时要求视触协调一致才能踢中和持久。

另外“拽包”与丢沙包类似,也是幼儿在跑跳躲闪中锻炼协调能力的不错的选择。

荡秋千:

让孩子抓紧,坐或站在上面,父母前后左右地帮忙摇晃孩子;

圆筒吊缆:

通过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的活化。

让幼儿俯卧在圆筒上,用双手双脚夹住圆筒,由大人左右前后摇晃,也可以让两个孩子同时坐在圆筒两端摇晃;

挠痒痒:

让孩子躺在床铺或软垫上,张开四肢,由父母亲跪在身旁,在孩子身上敏感处玩抓痒游戏,可以每天进行10至15分钟左右。

翻筋斗:

让孩子在垫子上面自由地翻筋斗,随便前翻、后翻都可以。

趴地推球:

让孩子趴在地上,距离墙壁30~50厘米,面对墙壁,挺胸、抬头、双臂悬空,双手将球水平推向墙壁,待球从墙壁弹回后,接住球再推向墙壁,如此反复。

对墙抛球:

让孩子距离墙壁1.5米的地方站立、面对墙壁,将手中的球用力抛向正面的墙壁,并接住弹回来的球。

拍球:

让孩子把球抛向地面,当球从地上弹起时,让孩子拍。一开始可让孩子跟着球跑,熟练后,要求孩子站在原地拍,规定用那只手拍,双手交替拍或左右手同时拍两个皮球。

蹦蹦床: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信息,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幼儿在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过小腿后屈,脚后跟踢至臀部。

同时还有多种玩法,如跳床接物来完成对孩子平衡反应、运动策划,大肌肉运动、视觉运动、眼球运动的不足;

跳绳:

先让孩子双手抓住绳子的两端,绳子甩起后跳过去:一开始,孩子很可能是等甩起的绳子落到地上,从地上的绳子上跳过去,然后再甩绳,再停下来跳。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应能自然而然地从甩起的绳子下跳过去了。

另外,还有滚铁圈、打野鸭子、排沙包、老鹰捉小鸡、过山洞、“虫虫飞”、“五官歌”和“手指歌谣等,都能训练幼儿对自己器官进行灵活的支配,使其手脚动作协调灵活、骨骼肌肉得到健康发育,锻炼本体感觉。

同时,家长应尽可能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

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使孩子健康、充满活力,而且能刺激、调整、提高孩子的本体统合能力。

上一篇:1岁宝宝大便“下蛋”,医生道出真相后,儿媳和婆婆彻底闹翻了

下一篇:最容易上当的9条育儿谣言,你被坑过几个?

猜您喜欢

热点阅读

宝宝咳嗽流鼻涕吃什么药好的快些

分享4个宝宝防踢被子小窍门 宝妈

儿童防辐射眼镜有用吗 防辐射眼

夏季宝宝防蚊子攻略_生活护理

推荐阅读

宝宝发烧手脚冰凉的正确处理方法

她嫌宝宝这里脏,用力的洗了一下,差点要了孩子的命

鱼肝油的是是非非,宝宝到底要选择AD还是D3制剂鱼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