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奶奶们在审美上如何跨出新高度,但终归都是一颗红心向着孩子。在她们的概念中,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健健康康就是最常态,根本不屑了解亲密育儿为何物,养孩子又怎么和高大上的科学挂上钩。其实,不可否认的是,“放养”的孩子,在某种情况下,也许能够锻造出更好的性格和更强健的体魄。我们可以不赞成奶奶带给潮娃们的新时尚,但却不能怀疑奶奶们的一颗爱孙之心。 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 固然有些奶奶控制欲强、经验至上、坚持己见,信奉“她爸爸就是这样长大的”的真理。可育儿本就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理论,妈妈的科学育儿如果能和奶奶的经验主义完美地协调起来,才是最适合宝宝的最佳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你不得不承认,妈妈们信奉的书本和“神”们,并不比奶奶的土办法好很多。所以,奶奶和妈妈都懂得选择和进退,也许才能让孩子最舒适。 其实大多数奶奶还是会遵循妈妈的意思,“不做决定,只负责执行”才是奶奶们最聪明的选择。结合我自身的实践来看,我认为在育儿上和谐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妈妈和奶奶就像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妈妈负责制定战略规划,偶尔参与战术执行,奶奶负责战术实施,及时汇报实施的效果,并提出可以改进的建议。注意,真的只是建议。建议的意思是,董事长会根据实际情况和理论知识,理性地采纳合理建议;总经理也要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建议不被采纳的情况。 拿我家的情况来说,大方向和原则基本是我制定的。衣服都是我买好,每天搭配穿戴好,奶奶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加减;关于喂养,什么阶段需要添加哪种辅食,什么性状,我会买回来,向奶奶演示一遍制作方法;奶量辅食的多少以及间隔时间的变化等,也是我根据宝宝表现和育儿指导调整好,告诉奶奶去执行。每天早上上班前,我把孩子穿戴好,交给奶奶,把有所变化的事情交代一下,晚上下班回到家,我会问奶奶一系列问题:什么时候拉的粑粑,性状如何,几点吃的奶,一次吃完的吗?辅食吃的怎么样?新玩具又玩得如何?奶奶也会一一向我汇报,孩子一天大大小小的各种表现,又get了哪项新技能,对新食物有什么反应,和小朋友又玩的如何等等。 我家奶奶也曾对我嘀咕过:当年自己的两个孩子总感觉就和地里的庄稼一样,施了几次肥、除了几次草,麦子能收了,孩子也长大了。根本不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翻身,长牙的时候又有哪些症状,夜奶到底多大才停,更没有辅食和营养搭配的概念。可现在抱孙子,精细到第一次抬头、学会爬的几个阶段、长牙的时间表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地步。 也就是说,我家奶奶曾经也以为带孩子就是那些老一套的事儿,可也许是在我的引导下,也许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她已经从心底里接受了我所主导的科学育儿。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会让她在不断的实践和对比中,自动地选择一种最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方式。 如何让奶奶“听话” 总有一些奶奶是在主观上“顽固不化”、自以为是,还有一些则是因为风俗习惯、社会认知等客观因素,导致的育儿方法冲突。说几个身边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奇葩奶奶。 一农村来的奶奶,平时颇为勤快,根本闲不下来的类型。看到妈妈给孩子买的湿巾,以为是不小心被水浸湿了的布,她就辛苦地把湿巾都拿出来洗了一遍,晾了一阳台…… 一位奶奶则嫌奶嘴太小,孩子又吃的着急,每次都要在新奶嘴上戳出一个洞来,她真的不是故意要节省时间或者有其他什么想法,她真的只是单纯地认为孩子吃的不过瘾…… 另一位奶奶不仅把妈妈买来的小裙子一件没穿,理由是抱在身上看不见,且不保暖,还把所有的裤子都剪成了开裆…… 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大家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健康,只要学会和奶奶沟通,找对了方法,在育儿上还是很容易让奶奶“听话”的。 有这么几个需要注意的沟通技巧,也许会对你有用。 1一定要让老公开口找个机会让爸爸亲眼看看奶奶做了什么不正确的事情。我家奶奶是个节俭惯了的老太太,每次宝宝的辅食吃不完,她总是要把剩下的吃了。但有时会直接就着宝宝的勺子和碗就吃了。对于这个问题,我实在不好开口。我就制造了一个机会,让爸爸看到了奶奶拿着宝宝勺子吃辅食的一幕,这个问题后来就再没有出现过了。 和老人聊很多问题,最好不要把问题搬上台面,一定要找没人的场合私聊。我总是会在这样的时候找个理由离开一下,让爸爸和奶奶单独聊。毕竟,他们才会更坦诚相对,奶奶也不会对妈妈的“告状”有更多怨恨。 2说事实 老人不可当面批评很多时候,可以侧面提醒一下,不要直接挑明。借着点评别人家的例子,无意之中给奶奶讲出一些道理和原则,聪明的奶奶也就心领神会,明白妈妈的底线和标准所在了。即使发现了一些不合适的做法,也要将这种做法的优缺点都向奶奶讲清楚,不要带着批评或任何让老人马上改变自己做法的要求。切记不要当众驳斥,即使是家人也最好不要。 3冷处理 学孩子撒娇有人疼对于在育儿上的一些错误做法或说教,有时候不必争个面红耳赤,也没必要马上就要进行改正,冷处理反而效果更好。妈妈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来,多看几次,奶奶可能也就学会或知道了。如果奶奶真的会对你的育儿方法指手画脚,其实,你大可学着跟她撒撒娇,有时候糊弄一下,也许就过去了。 4奶奶也需要成就感不要一味地说“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这样的说法容易让奶奶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在和奶奶讨论养育问题时,不妨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奶奶着想。很多时候,让奶奶参与决策,根据她给出的意见做出关键决定,她就会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对孩子的事情有了发言权。比如,买衣服前,我会把几个颜色拿给奶奶看,让她来决定哪个颜色更好。 5把握时机 心情好啥都好在沟通上,时机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不同时间说,效果肯定也会大不一样。聊着孩子今天又有什么精彩表现,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抛出一个小小问题或是合理建议,也许无形中就被接受了。人在愉悦的心情下,建议和意见往往就会更易于被接受;如果气氛、场合都不对,说服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育儿,没有绝对的对错。妈妈不要一味地强势认为我的孩子就只能我说了算,在非原则问题上,也要做适当的让步;即使是奶奶“屡教不改”,坚持己见,也要讲求沟通的方式。愿意帮我们带孩子的老人,其实都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在内心一定要有这份肯定和感激,在和奶奶相处时也就更能包容一些。 哪些老人适合做“隔代家长”? 有心理专家们总结了10个条件,作为担当“隔代家长”的老人的“资格标准”,也许可以给妈妈们提供参考: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沒有精神障碍或偏差。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不吸烟,不酗酒。 4.了解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见,对孩子有耐心。 6.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8.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9.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孩子。 这是一套很高的标准,不是每位奶奶都能达到,但妈妈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进行培养,毕竟,如果要把孩子交给奶奶的话,可不止要提高她们的审美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