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感染门诊接诊一位甲型流感的小患儿豆豆(化名),医生检查之后给孩子开具了口服药物,嘱家长在家给孩子吃药观察,但孩子家长却要求打针输液,觉得这样可以好的快些!对于输液,家长还是有一些认知误区的。比如单纯的流行性感冒,在没有合并并发症的情况下,是可以口服药物不需要静脉输液,但部分家长会认为口服药起效慢、不好喂,觉得静脉输液是最快最有效的。其实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静脉输液。
什么是静脉输液? 它是利用液体静压与大气压的物理原理, 它是利用液体静压与大气压的物理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5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全国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惊人的,相当与国际水平的3~4倍。 静脉途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占据高比例,主要原因是由于静脉注射进入体内的特殊途径所决定的。它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一旦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来得更快、更严重。我国门诊输液处方中80%以上涉及抗菌药物,很多疾病没必要用抗菌药物,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但是大家都在用,滥用现象十分普遍。 关于输液的错误认识 错误一:好得更快 其实,输液不会缩短病程。 错误二:拿来进补 反而可能增大感染其他疾病风险。 错误三:用来防病 换季时,许多老人会输液来降低心梗或中风的风险。临床上并没有依 据。 错误四:速度可以随便调 滴速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输液总量和输液目的等因素确定,不能随意调节。 不合理输液的风险 ◇静脉炎 当反复将一个部位作为注射点时,局部刺激增加会引起血管炎症,形成结节,有疼痛感。 ◇增加感染风险 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手术”。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 ◇更易过敏 药物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更快更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 ◇堵塞微小血管 血管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产生耐药性 常输液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 因此,输液需谨慎,作为家长,也需要了解这些常识,要改变“凡病皆吊瓶”的错误观念。一定不要图快图方便,反而做出对孩子健康不利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