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带CC去涂氟,看见一个2岁多的小娃,牙齿全黑了而且掉的参差不齐,帮她处理的刚好是CC的牙医。 事后忍不住多聊了几句,她感叹现在宝宝的牙齿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年龄越来越提前了,有的宝宝牙还没出全就坏完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奶瓶的过度使用。 确实,现在叼着奶瓶喝奶的不都是6个月之前的奶娃娃了,甚至在CC的幼儿园,我也见过很多大宝宝,要奶瓶里装好配方奶上幼儿园。 奶瓶到底该用到多大?在很多妈妈的概念里是模糊的,有的人不觉得需要戒,有的人想给娃戒,但因困难重重也就放任自流了。 奶瓶戒除的时间,比你想象中早得多! 口腔科大夫建议“能正常接受勺子喂食后(一般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之后),越早让宝宝‘戒掉’奶瓶越好。”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6个月之后的宝宝,就该逐渐减少奶瓶和安抚奶嘴的使用,开始慢慢学习使用学饮杯或杯子喝水了,到1岁之后就应该停止奶瓶的使用,最晚不应该超过18个月。 有妈妈会说,用什么喝不是喝?干嘛非得逼娃戒奶瓶?
因为奶瓶使用时间过长或过频繁,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 一、最常见的就是开篇提到的牙齿问题
奶瓶会让宝宝前部的牙齿长时间接触液体,这个月龄的宝宝基本没有断奶,奶里的糖会被细菌分解为酸性,长时间接触更容易腐蚀牙齿。
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下颌前伸,使下齿覆盖上齿,也就是常说的“地包天”。另一种是下颌后缩,使上齿覆盖下齿,俗称“天包地”。 如果有含奶嘴睡觉的习惯,时间久了还可能造成牙齿和嘴唇变形。 1岁半之后如果不能尽快的帮宝宝戒掉奶瓶,就尽量要把风险降到最低:
二、过度使用奶瓶有可能造成营养缺失 我们一直提及辅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多数的宝宝都能在6个月之后顺利的引入固体食物,1-2岁逐渐过渡为食物为主,奶为辅。 1岁之后的宝宝,建议饮奶量400-500ml,但有研究表明,奶瓶会让宝宝不自觉的摄入更多的液体,进而影响辅食等固体食物的摄入量。 那么从固体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也就少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铁元素。 宝宝6个月之后铁元素的需求量会增加,而奶中的铁含量较低,7个月之后不管是母乳中的铁含量还是配方奶中的铁含量,都无法满足孩子的生长需求,所以需要添加丰富的膳食来补充。 但宝宝的胃就那么大,如果用奶瓶摄入了过多的奶,那么过量的奶 不足量的辅食,更容易导致缺铁,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 三、影响宝宝口腔肌肉群的锻炼
所以多让宝宝吃辅食,以及用吸管杯或敞口杯喝水可以更大限度的调动嘴唇、脸颊肌肉、舌头和下颚的综合运动。 如果过度使用奶瓶,宝宝就减少了这两种锻炼口腔肌肉群的机会。 可能有妈妈问了,锻炼这些有啥用呢? 这些不仅仅会影响宝宝今后更好的咀嚼和吞咽食物,更会影响他今后的发音处理。 比如用上下唇把食物抿进嘴巴的动作,可以锻炼宝宝控制上下唇的能力,那么将来他发唇发音节 mo、wu等等时,就可能更容易。 四、有可能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 我见过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 6个月需要添加辅食之后,这个宝宝什么都不吃。 他越不吃,家人就越担心他营养不够,就越是想尽办法的让他吃。 不知道哪天哪个人想了个主意,把小米粥放进了奶瓶里,结果宝宝喝了。 但是在这之后,宝宝更不接受用其他容器和方式吃辅食了。 为了让他多吃点、也喂起来更方便些,大人开始直接把米粉、蛋黄,甚至鱼肉等辅食都做成流食,灌入奶瓶里,再把奶嘴剪大,把奶瓶当作了“喂食器”。 表面看起来宝宝吃得多了,实际上这就丧失了添加辅食的意义。 我们给宝宝添加辅食,补充营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变食物的性状,培养宝宝的吞咽和咀嚼能力,锻炼他的抓握和精细动作,让孩子的饮食习惯,从婴儿向成人过渡。 所以,永远不要用奶瓶给宝宝喂流食,奶瓶里只装奶或水。 既然使用奶瓶超过一岁会造成的健康风险这么多,那么从6个月之后开始,我们该做哪些准备工作,才能帮助宝宝更好的戒除奶瓶呢? 以及奶瓶之外那些绕晕老妈子们的鸭嘴杯、吸管杯、敞口杯,到底有啥区别,不同月龄该选哪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