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怎么办?小儿秋季腹泻治疗方法有哪些?秋季腹泻是一种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多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典型特征是出现水样腹泻。腹泻之前常常有1~2天发热、咳嗽。一天泻10多次,严重的泻30~40次。大便像蛋花汤,稀水中飘浮着片片白色或黄色粪便。患儿口渴,见水就饮,但喝下去后很快又泻出来。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治疗方法,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吐泻时若调护不当,出现脱水,后果就比较严重。 中医认为,小儿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夏秋季节感受寒湿、湿热之邪,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出现呕吐、腹泻。寒湿伤脾,运化失司,清浊不分,则发为寒湿泄泻;寒湿不解,郁而化热,积热下迫大肠,传导失司,则发为湿热泄泻;小儿脾常不足,脾虚运化无力,则致脾虚泄泻。 秋季腹泻内治法 (1)党参6克、茯苓9克、白术6克、甘草3克、陈皮3克、煨姜2克、藿香3克、苏叶3克、乌梅3克、木瓜6克。水煎服,每日1剂。芳香化湿、温中运脾,用于寒湿泄泻,表现为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臭味不浓或伴呕吐,四肢欠温。 (2)葛根6克、一黄连3克、茯苓6克、泽泻9克、六一散(布包)9克、马齿苋12克、黄芩6克、乌梅3克。水煎服,每日1剂。清肠泄热,用于湿热泄泻,表现为大便水样似蛋花汤,黄色或酱褐色,泻时呈喷射状,有热臭气,小便短赤,口渴。 (3)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6克、扁豆12克、山药9克、薏苡仁12克、砂仁3克、煨姜2克、诃子3克、乌梅3克。水煎服,每日1剂。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用于脾虚泄泻,表现为泄泻久不痊愈、大便稀溏、时轻时重,带有不消化食物,纳差,精神不振,而色不华。 秋季腹泻食疗法 (1)脱脂酸牛奶:牛奶经乳酸杆菌发酵后变成酸奶,乳糖分解成半乳糖,适用于腹泻婴儿。将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待液面上出现奶皮时,用小匙将其除去,再煮沸冷却去奶皮。反复去奶皮3次,即成伞脱脂奶,单用脱脂奶喂婴儿也有治疗腹泻作用。 (2)焦米汤:将米粉放在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加少量糖和水煮沸后服用。焦米汤有一定的热能,米粉炒热后可使部分淀粉转变成糊精,利于消化吸收。炒焦后的淀粉还有吸附肠内毒素及气体的作用,可收敛止泻。即使严重腹泻时也可食用。 (3)苹果泥:苹果切块,捣成果泥后食用。每天食苹果泥2~3次,每次30~60克。也可取苹果一个洗净切碎,加盐1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汤,分2~3次饮用。适用于6月龄以上婴儿。苹果含糖及各种有机酸、鞣质和果胶,能吸附毒素,又能和脾生津、收敛止泻。 (4)胡萝卜汤:胡萝卜富含果胶,而果胶可使大便成形,并能吸附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将胡萝卜切成丝或小块,用水煮烂后,包在纱布内挤压过滤,去掉纤维,再将挤出的糊状物加水。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放糖煮沸,装入奶瓶,按平日奶量喂食。 秋季腹泻外治法 (1)云南白药敷脐:用云南白药粉末与高度门酒调成糊状,直接涂于脐窝内,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48小时换药1次。云南白药经白酒调后,可增加药物的渗透作用。化瘀、定痛、消肿,收敛止泻,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 (2)吴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研末。每次用药末1.5克,用陈醋或植物油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用于伤食、风寒和脾虚泄泻。 (3)五倍子、肉桂、小茴香、丁香、胡椒、吴萸、木香等分,焙干研末,每天1~2克,调敷脐部,每天1次。用于寒湿泄泻、脾肾阳虚之久泻。 小儿秋季腹泻的预防保健 (1)重视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有助于预防小儿秋季腹泻。母乳中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卫生、经济、方便。母乳喂养儿腹泻的发生率远较人工喂养儿小。一旦母乳喂养儿发生腹泻,不要随便停喂母乳,只需适当减少哺乳次数和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即可。因母乳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高,不利于消化,可将这部分母乳挤掉或用吸奶器吸去。 (2)不要滥用抗生素。小儿秋季腹泻约80%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用抗菌药物治疗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腹泻患儿不应绝对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便可给予适当的饮食。孩子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 (3)防止婴儿腹泻引起脱水。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吐泻时若调护不当,出现脱水,后果就比较严重了。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是最经济、方便又科学的口服补液办法。家庭中可选用“口服补液盐I”散剂(内含A、B两小袋),适用于轻中度腹泻、呕吐等引起的轻中度脱水、低血糖、低血钠、代谢性酸中毒。重度脱水者在静脉补液使病情得到控制后,可改用本品口服。此品禁止与牛奶、乳制品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