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高烧不退怎么办?这几乎是90%以上家长都曾经咨询过的问题。其实,在生活中孩子生病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因为婴幼儿时期的宝宝身体抵抗力比较弱,而且身体机能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再加上妈妈们一时疏忽大意,或者气候变化的影响,孩子经常出现发烧的情况也是有可能的。 普通的发烧到是不打紧,可是一旦遇上孩子发高烧的情况就糟糕了,有的孩子一发起烧来无论用什么方法都降不下来,而且温度还越来越高,非要到医院去才能解决问题。 那么,小孩高烧不退怎么办?有没有在家里就能解决孩子发高烧的解决方法,还有孩子感冒用药是的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呢? 小孩高烧不退怎么办? 高烧不退的危害 通常来说,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宝宝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宝宝的正常成长发育。 但当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孩子发烧不退怎么办 当孩子发烧较高时,使用以下物理退烧方法可让孩子舒服一些: 1、减少衣被: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 2、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 3、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5、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放在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此法不适于1岁以内的婴儿。 如果孩子连续发热三天以上不见好转或宝宝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时,要及时就医,以便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小孩发烧吃什么药 1、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 用法: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 次,每4小时1次,每24小时不超过5次。 2、布洛芬 用法:可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及牙痛等。按体重一次5-10mg/kg,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退热药的副作用 但是,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小孩高烧不退怎么办? 孩子高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发烧是宝宝身体发出的信号,是在告诉爸爸妈妈们“我生病了”。但宝宝发烧度数不同,处理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当宝宝的体温是低于38.5℃,而精神状态较好,食欲正常,生活作息规律,爸妈们就不必太过着急。因为发烧是一种抵抗病原入侵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爸爸妈妈硬要给宝宝退烧,反而削弱了宝宝的抵抗力。 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下,且没有特别不舒服,就不必着急地送宝宝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最好也不要“捂汗”,这样热量反而不容易散发。 低烧一般会持续数日,应时刻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他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如果孩子发烧没有好转,度数继续上升到38.5℃-39℃之间,家长应该现在家里采取冰敷、温湿敷等物理降温的办法,在利用物理降温帮宝宝散热的同时,可以适当使用退烧药或退热栓帮助退烧。 对于体温在39℃以上、烦躁的宝宝,泡温水澡与温水擦浴是最合适的降温方法。此外,煲姜水泡脚和用姜擦脚心穴位也是不错的降温方法,如果宝宝发烧度数还是不退,需要马上到医院治疗。 如果医生给宝宝开了退烧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而且,给宝宝服用的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 小编的话:以上是关于孩子发高烧时的相关事情,当孩子生病时家长是最为担心的了,更何况是发高烧的情况。需要提醒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难免有生病的时候,如何能够让宝宝少生病,让宝宝少受病痛的折磨,全看妈妈们怎么护理了 。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选离可能造成生病的各种情况,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平时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多喝水,适当的运动,加上合理的饮食调理,远离病痛也可以如此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