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是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问题,虽然老人带孩子很不易,但如今网上却一直流传着说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后果严重,轻则学习成绩不好,重则影响孩的性格发展(主要是老人都比较溺爱孩子)。老人带孩子就真的有那么不堪吗?老人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就真的一文不值吗? 其实,孩子不管是自己带还是老人带,都各人利弊。预防老人带孩子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爸爸妈妈可以自行先了解老人带孩子的各种弊端,并告知老人带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鼓励年迈的爸爸妈妈不断学习新知识。他好,你好,孩子好,全家都好的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老人带孩子有哪些弊端,又有哪些安全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一、怕孩子哭,给零食满足 宝宝一哭闹,就妥协,只要你别哭,想吃什么都给你买,想要什么都满足。 后果 给孩子吃垃圾零食,不但对健康无益,长期食用添加剂过多的食品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零食不受控制,孩子吃饭没有胃口,到了餐点不肯正常吃饭。 一旦孩子发现“哭了就能吃到好吃的”,就会懂得以哭闹发脾气来要挟家长达到满足个人欲望,变得更加任性。 二、说三道四,总唱红脸 很多老人带孩子,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的坏话。像“我是想给你吃的,可是你妈妈不让,我给你吃了,你可不能告诉你妈妈”“爸爸让你自己走路,不让我抱你,爸爸回来你就说自己走的”,如此种种。 后果 孩子会在老人面前没大没小,总是粘着老人。 破坏妈妈的形象,不利于日后管教,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早早学会说谎。 老人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三道四,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背后“损毁”别人,直接影响他日后为人处世的方式。 三、怕孩子淘,宅在家里 老人年纪大了,跑不动。孩子活泼好动,一跑出去玩,淘起来没头。为了防止孩子淘,老人更喜欢把孩子圈在家里。哄着他看看电视,玩玩玩具。 后果 孩子长期跟着老人宅在家中,身体缺乏锻炼,体弱多病。 没有足够光照,缺乏维生素D,影响长高。 总待在家里缺少跟外人的接触,溺爱放纵,导致怕生、内向,长大后不懂与人交流和沟通。 四、小心谨慎,诸多限制 宝宝这个不能动,宝宝那个不能拿,宝宝这个不可以,宝宝那个也不行。总是小心谨慎,诸多限制。 后果 孩子常因好奇出现“破坏”、“捣乱”等看似有冒险性但却又有创新性的探究行为,老人若总急着阻止和评判,等于泯灭了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羞怯。 老人的误导,会让孩子不善于自我总结和纠正,长大后容易变得自欺欺人。 五、怕孩子饿,追着喂饭 老人带孩子,最常见的就是追着孩子喂饭,生怕孩子吃不饱,无论孩子是不是好好吃饭了,最终总是以“来来来,再吃一口”结束。 后果 习惯于“喂饭”的孩子,长大了独立性差、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孩子进食过快,导致咀嚼功能不足,影响消化吸收。 过量喂饭可能将孩子的胃撑大,造成小儿肥胖。 喂饭时孩子老是“被打扰”,孩子的专注力容易被破坏,上学后容易变得“注意力不集中”。 六、劝慰孩子,责怪无辜 宝宝不小心磕在桌角上了。一边把孩子抱在怀里,一边打一下小桌子,还不忘说“宝宝磕疼了吧,都怪这小桌子,看我打他”。 后果 孩子摔倒的原因有很多,但一味责怪无辜的物体(地、桌子等)只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非常错误的信息,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会让孩子不善于自我总结和纠正,长大后容易变得自欺欺人。 七、怕孩子冷,穿的太多 老人有时候会以自己的冷暖感知来给孩子穿衣服,总是希望孩子多穿点衣服,害怕孩子感冒发烧。 后果 小婴儿因为末梢血液循坏差,会出现手脚凉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不是因为他冷! 穿得太多,一旦活动便会出汗不止,皮肤血管扩张,衣服还浸湿不即使擦干,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 老人带孩子的11大注意事项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平时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6、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7、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8、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9、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10、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11、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否则日久易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 小编的话:我个人还是建议,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小孩还是要尽可能地跟着父母。条件是否可能,这个标准很虚很宽泛,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主要是看主观意愿。如果实在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与其把孩子交给保姆或专业机构,还不如交给家里的老人。至少,他们所做的一切,目的还是为孩子好,只是,有时候方法不对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