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难开”是民间一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说孩子说话越迟,就越有福气。但如今是科学社会,这些完全没有根据的民间传言,咱当然不能过于相信。 如果孩子到了该学说话的年龄却一直迟迟不“开口”,家长就要注意了。所专家介绍称,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时,家长则需要提高警惕,尽早送孩子去医院接受语言治疗,以免影响了孩子的语言发育: 1.发展性语言障碍 儿童可因智能发展迟缓、社交发展障碍(如自闭症)、弱视、听觉障碍、学习困难、专注力弱或在学习语言阶段缺乏适当的语言刺激等而导致发展性语言障碍。 发展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大多理解能力不足,主要特征包括答非所问或不明白别人的指令等,表达能力也是他们较弱的一环,特征包括词不达意、说话简短、未能使用完整的句子等。发展性语言障碍会导致儿童在沟通、社交、学习、情绪及心理上有不良的影响。 2.神经性沟通障碍 神经性沟通障碍是由于脑部疾病或创伤所引致的,包括中风、脑炎、脑肿瘤、帕金森症或其他活动神经疾病等。视乎脑部受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神经性沟通障碍可以影响儿童的理解、说话、阅读及书写各方面的能力。 在理解方面,儿童会无法跟从指令或明白别人的问题,或会误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在说话方面,儿童会出现“有口难言”或“兜圈子”等现象;因面部及口腔肌肉控制不灵,也会导致说话变得含糊不清。 3.吞咽障碍 脑瘫、脑部创伤、脑肿瘤、唇、腭裂或其他神经疾病等均会导致吞咽功能受损,造成吞咽障碍。儿童出现吞咽障碍会有下列常见的病征:饮水或进食时出现咳嗽、气哽、气喘及流口水,拖延病症可能导致儿童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缺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甚至会窒息死亡。 4.声线障碍 发声方法不当、长期滥用声线、情绪或精神困扰令喉部肌肉过度紧张等均可能导致声带的结构或功能受损而出现病变,例如声带长出息肉或起茧、声带麻痹、声线瘫痪等都是导致声线障碍常见的原因。儿童常见的声线障碍大多因长期滥用声线或发声方法不当引起,音调偏高或偏低、说话时走音、说话时容易疲倦或中气不足、不能唱歌,是常见的表现。 5.发音障碍 发音障碍的成因包括有口腔肌肉能力较弱或控制不协调、口腔器官结构异常(如:唇、裂颚等) 、语音掌握迟缓、听觉障碍、或受不正确的语音模范影响等。有发音障碍的人未能准确发音,例如把“鸡”说成“底”、“豆”说成“狗”、“鞋”说成“捱”、“先生”说成“癫单”、“车”说成“嗲”、“台”说成“袋”等。 6.社交障碍 自闭症、阿斯伯格症或社交方面有障碍的儿童会因缺乏与人沟通的动机而不能融入社群,他们入读学校后会因其不合群的性格而离群。他们常常会有避开其他人的眼神、不能与人对答、不能与人共同谈论一件事、过分自我中心、不能与别人分享等行为。 7.听觉障碍 先天或后天的因素等都会导致听力受损,造成听觉障碍。视乎听力受损的程度,患有听觉障碍的人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说话能力。严重者未能接收别人的语言,导致自身语言、发音或声线多方面受影响。 8.流畅障碍(口吃) 心理障碍、生理问题、语言能力不足、遗传及受不正确的语言模范影响等均有可能导致口吃。患有口吃的人不能流畅地说话。他们说话时可能出现重覆字 (例如:我我我想饮饮饮可乐) 、拖长音节(例如:我-想饮可乐) 、说话突然中断,要挣扎一会才可以继续说话。 严重者会有伴随口吃的小动作,例如在说话时脸部肌肉抽搐、摇头、皱眉、张口结舌等。口吃的人更会逃避与人有目光接触、害怕说话、自卑,严重影响自信心、与人沟通、社交、学习及工作表现。 本文由妈妈育儿网(https://www.roadlady.com/)小编编辑整理 |